董小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路径,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语言能力培养的职能,更具备传播思想、涵育价值的独特优势。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民族存亡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坚定信仰、艰苦奋斗和团结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高度契合。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英语教学,既能拓展语言教学的文化厚度,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语言能力与思想境界的双重提升。当前部分高校英语教学仍存在“重技能、轻思想”的倾向,红色文化融入缺乏系统性与深度。因此,深入探索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一)精神内涵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自然与战争环境中,坚持抗战十四年,铸就了光耀千秋的东北抗联精神。其核心内涵包括:一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二是信仰如磐、理想坚定的革命气节;三是不惧艰苦、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四是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集体意识。这些精神共同构筑了东北抗联的精神丰碑,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时代意义
在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依然焕发着强大的感召力。从国家发展看,它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生动素材;从育人角度看,它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从个人成长看,它所倡导的坚韧、协作等品质,能帮助大学生直面挑战、锤炼品格。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英语教学,正是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中传承发扬,彰显其跨越时代的价值与力量。
三、东北抗联精神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契合之处
(一)价值目标一致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旨在通过语言教学传递正确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信念、奋斗等核心价值,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这一精神,能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浸润,实现“学语言”与“塑灵魂”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内容互补
大学英语教材涵盖多元文化内容,但红色文化元素往往不足。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代表,可成为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引入抗联英雄事迹、斗争历史等英文材料,既能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提升文化传播能力。
(三)能力培养协同
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思辨与实践能力。通过组织英文演讲、写作、辩论、翻译等任务,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抗联故事、阐释精神内涵,能够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实现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四、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教学资源,有机融入内容
教师可结合教材主题,适时融入东北抗联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英雄”主题时,引入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将领的事迹;在探讨“毅力”话题时,结合抗联将士雪原抗战的史实,阐释坚持与信念的力量。同时,可补充红色英文读物、抗联题材纪录片英文字幕、抗联歌曲译词等资源,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时代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情感体验
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组织学生用英语演绎抗联情景剧,开展“抗联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主题英文讨论,观看相关英文影像并撰写观后感。还可结合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抗联纪念场馆,用英语制作短视频或撰写报告,深化理解与认同。
(三)设计思政任务,实现价值内化
围绕东北抗联精神设计语言任务,使价值观教育落地落实。例如,布置“我心中的抗联英雄”英文演讲、“抗联精神启示录”主题写作、抗联名言中译英等任务,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精神、表达思想,实现从“学语言”到“立德行”的升华。
(四)提升教师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高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红色文化培训和思政教学能力建设,鼓励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教师自身也应主动学习抗联历史,提升文化素养与教学引导力,以身作则,成为抗联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五、实践反思与保障机制
(一)实践反思
在推进融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避免“硬融入”,应实现语言教学与精神培育的自然衔接;二是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认知与语言水平合理设计教学;三是强化文化比较视野,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文化包容心。
(二)保障机制
高校应从制度、资源、师资、氛围等方面提供系统支持:制定课程思政融合指南与评价体系;建设红色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配套读本与数字资源;加强教师思政能力培训与团队建设;营造红色文化校园氛围,举办相关英语竞赛、文化周等活动,形成育人合力。
六、结语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将其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有助于拓展教学深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更能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教师要善用多种策略实现精神与教学的有效融合,高校也需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通过多方协同、持续探索,东北抗联精神必将在新时代外语教学中焕发新的生机,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