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专业评估机构采用多维度评估体系测算,茂商月饼品牌价值正式确定为5亿元。这一评估结果不仅客观反映了该品牌在区域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更为茂名月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价值参考,彰显出“中国月饼名城”以好心文化为根脉,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中的坚实成效。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月饼名城”,茂名月饼产业历经千年积淀已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从茂名市月饼相关的行业协会了解到,截至2025年,当地月饼全产业链销售额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15%,年产量达3万吨,聚集各类生产企业256家,产品市场份额约占全国七分之一,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其中,19家“信”字号授权企业成为产业发展核心引擎,涵盖非遗拖罗饼、五仁叉烧饼等近百个特色品种。“信”字号公用品牌秉持“好心办企、诚信立业”理念,建立原料溯源、工艺审核、质量检测等8道严格准入流程,实施全程动态监管,既守护食品安全底线,更传递茂商代代相传的好心精神,有效筑牢品牌信誉防线,获得市场及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茂商月饼的品牌价值构建,深深植根于茂名“好心文化”的深厚土壤。据史料记载,茂名制饼历史超1300年,承载着冼夫人“仁爱安邦、好心济世”的文化基因。当年冼夫人经略岭南时,以托罗饼安抚战乱百姓、凝聚人心的历史典故,不仅是好心文化的生动诠释,更深度融入茂商“诚信为基、义利兼顾”的经营理念。茂商月饼的匠心,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从唐代化州拖罗饼的文人雅韵,到冼夫人时期军粮技艺演变的酥香,老手艺在时光中沉淀。如今,丽登、海龙阁、嘉豪轩等老字号坚守古法,用荔枝木慢火烘烤,本地黑榄仁、日晒核桃入馅,每一道工序都延续着“真材实料”的茂商信条。这份坚守,恰似茂商人在外打拼时的执着——在珠三角打造产业集群,在长三角开拓科技赛道,在京津冀搭建贸易桥梁,无论走多远、闯多大天地,始终以诚信为基、以品质为本,不忘家乡赋予的初心。 如今,茂商企业延续好心传统,在原料采购上优先帮扶本地农户,在生产环节坚守匠心品质,在公益场景中常以月饼为载体开展慰问帮扶活动,让好心文化随月饼香传递四方。目前,茂名月饼产业拥有2项省级、5项市级、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遗技艺与现代标准化生产工艺有机融合,既保留传统风味精髓,又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使茂商月饼成为承载区域文化记忆、乡愁情感与好心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品牌赋予独特文化附加值。
在市场拓展与创新发展方面,茂商月饼持续突破升级。该品牌产品已覆盖珠三角、湖南、广西等国内重点消费市场,同时远销缅甸等海外地区,线上渠道布局成效显著,单场直播最高销量突破500盒。为破解中秋季节性消费瓶颈,企业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聚焦“零食化”“点心化”转型,研发推出迷你便携装、低糖健康款等创新产品,成功拓展日常消费场景,推动年产销量增速稳定在5%-25%区间,为品牌价值提升奠定坚实市场基础。
本次评估由专业机构结合产业经济学原理,综合运用市场份额分析法、收益法及品牌强度系数模型,全面考量茂商月饼的产业贡献度、市场竞争力、文化赋能效应及可持续发展潜力,最终形成科学评估结论。茂名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品牌价值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信”字号品牌监管体系,深化冼夫人好心文化IP与月饼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的扶持力度,让好心文化在产业发展中持续赋能,助力茂商月饼从区域特色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跨越,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刘洋 图/小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