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煦暖,文心涌动。11月23日,一场以“邂逅牛花花,寻美新乡村”为主题的文学采风活动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生动上演。社区文化网联合嘉兴乐龄文学社的十六位文学爱好者带着对乡土乡村的深切关怀,走进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的牛花花小镇,用笔墨记录新时代乡村的蜕变与生机。
智慧牧场: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清晨,采风团首站抵达冻兴新牧场。座谈会上,顾冻兴分享了企业从传统养殖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型的创新实践。从打造“东兴新牧场”筑牢产业根基,到培育“牛花花”品牌扩大影响力,再到开发衍生文旅项目延伸产业链,这条转型升级之路,正是新时代农业企业勇于突破的缩影。
如今,以冻兴牧业为核心的“牛花花小镇”已成为王店镇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参观过程中,牧场负责人顾冻兴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养殖场的蝶变历程:标准化牛舍、智能化喂养系统、全流程健康管理,处处彰显着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
更令人称道的是牧场构建的生态循环体系。通过资源化利用技术,养殖废弃物被高效转化为有机肥,形成“养殖—粪污处理—肥料还田”的绿色闭环。文友们举起相机,捕捉奶牛在洁净棚舍中悠闲休憩的温馨画面,也深刻体会到“牛花花”品牌背后坚实的品质保障。
文友打趣道:“奶牛上楼,品质无忧。”
农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跟随着红联村党委书记何林峰的脚步,采风团移步牛花花营地,瞬间被浓郁的田园烟火气所感染。文友们感慨,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开花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王店镇红联村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现了从"百万负债村"到"奶牛网红村"的华丽蝶变。该村以特色奶牛产业为核心,与东兴奶牛场合作建设"牛花花小镇",累计投资2.7亿元,打造集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同时创新推行"共富奶牛棚"项目,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建立起"党建+养殖+共富"的有效机制。
红联村的发展带动了片区联动振兴。王店镇以红联村为核心,组建"品重梅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覆盖周边9个村,通过党建联建实现资源统筹和错位发展。镇中村挖掘朱彝尊文化发展研学诗旅,庄安村主打葡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这种抱团发展模式还通过"山海协作"平台延伸至丽水龙泉市等地,实施"奶牛托管代养"项目,带动联建村共同增收。
经过不懈努力,红联村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该村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超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650万元。在红联村辐射带动下,整个片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410万元,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带动乡村文旅消费超2100万元。红联村单日游客峰值可达2万人次,红联村先后入选省级重点村名单,荣获全国文明村等荣誉,走出了一条从"一村富"到"连片兴"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文学赋能:书写新时代乡村故事
午宴时分,文友们仍兴致盎然地交流采风心得。有人即兴赋诗,有人构思散文,创作热情在田园风光中迸发。这场内容充实、节奏紧凑的采风活动,不仅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深入生活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讴歌新时代乡村的创作灵感。
参与文友将在活动后陆续提交采风作品,相关成果将通过社区文化网、乐龄文学社等平台集中展示,让更多读者在“云”端邂逅“牛花花”,共同感受新时代乡村的华丽蜕变。
在这场文学与乡村的美丽邂逅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当文学遇见乡土,当传统邂逅创新,迸发出的不仅是创作灵感,更是对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深度思考。“牛花花”的出圈,不仅是品牌的成功,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生动诠释。
从智慧牧场到田园营地,从产业升级到文旅融合,王店镇用实践证明了: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文化赋能。当文学爱好者用笔墨记录这些变化时,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乡村的今天,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明天。(宫小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