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把草场租出去,除了养老保险社保,生态奖补补贴之外,我还有了出租草场的收入,生活有了更多保障,也不用找孩子要钱”,来自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一位60多岁牧民大叔说道。
随着牧区市场化和网络化不断发展,草地流转,尤其是跨区域草地流转已经在快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牧民有把流转草地的需求,有的因为家庭缺乏劳动力,有的是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人们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熟人中介等各种途径已经把草场租出去了,或者希望把草场租出去。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农民或牧民开始跨区域租草场,草地流转的大市场正在以一种不可挡的气势快速形成和发展中。
对于这种跨区域的草地流转,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租入当地草场的牧民如是说“让草场流转起来,对我们、对牧民都有好处。对牧民来说,草场主人多了份收入,可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也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对于我们自己,我也可以租到合适的草场,而且因为签了多年的合同,我对待草场像对待自己的草场一样,而且我还想着在这长租长待,不会超载”。正是因为他照顾草场的“好名声”,在现在租借草场合同快到期时候,已经有附近的牧民主动打电话让对方自己的草场,表示价格稍微低于市场价也可以接受。
但也有很多本地牧民于这种跨区域草地流转持有消极的看法。一方面“外来户出手阔绰,直接抬高了当地租草场的价格,扰乱了当地草地流转市场,使得本地想租草场的牧民租不起了。”另外一方面,很多牧民发现正是因为出了高价,这些外来户就会毫无顾忌地放牧利用租来的草场,他们要让自己的租金“花得值”,这导致草场严重超载过牧。合同到期后,草场几年都恢复不过来,所以“眼前看牧民是赚了很大一笔租草场费,但从长远看,还是亏了”。
针对这种外来户跨区域草场流转,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某苏木有自己的做法和经验,他们既看到了草地流转的好处,可以让有需求的牧民主动走进城市,加快城镇化,又让草场流转到更加有技术会经营的人或企业手中,同时也看到了缺乏监管可能带来的草场超载过牧现象甚至纠纷,为此该苏木逐步建立了既要鼓励又要监管的原则。鼓励草地流转,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都可以租草场,但都需要在嘎查、苏木逐级备案,备案的内容包括流转的草场面积、可以放牧的牲畜头数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并对流转的草场进行不定时检查。针对符合条件的承租者,尤其是外来者,发放证明,以便对方第二年春天可以合法地从农区回到牧区,避免一刀切禁止返回。这样下来,既避免了草场超载和过度放牧,又保障了承租者的利益,避免了不必要纠纷,推动当地草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发展,使得草场真正动起来。
跨区域草地流转不仅是地理上的跨区域,同时也伴随着文化、技术、经营理念的碰撞。既带来了牧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也伴随着草场退化的新风险。规范跨区域草场流转,需要处理外来承租者、牧民生计和草地的关系,不仅要让草地动起来,牧民生计活起来,也要草地绿起来,牧业现代强起来。
山西农业大学 尹燕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