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微凉,书香暖人,在清溪潺潺、书香脉脉中,一场关于文学、童年与记忆的温暖对话,悄然浸润着读者的心灵。
11月20日,“2025年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益阳分会场清溪对话活动在周立波故里——益阳清溪村温情启幕。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马笑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小溪流》杂志执行主编邓湘子,清溪村党总支委员、返乡青年代表邓旭东,与读者齐聚这一方“最接近心灵的自然书房”,共话童年阅读,追溯文学初心,展开对生活本身的深情诵读。
在这场温暖对话中,“阅读”的定义被无限拓宽:它可以是马笑泉眼中一碗沉淀乡情的邵阳米粉,是邓湘子记忆中一本封面被撕去却照亮童年的无名之书,也是邓旭东脚下这片正在发生新的“山乡巨变”的文学热土。正如马笑泉在追忆童年时所感慨的那样:“童年与文学相互滋养的故事,就像是冬日里的精神炉火,可以一直温暖我们的人生。”
阅读万物:童年的阅读,应该始于一本“无字之书”
对话中,几位嘉宾以“清溪”为舟,以“回忆”为桨,溯流而上,不仅分享了各自被文学照亮童年的故事,更重新定义了“阅读”的辽阔疆界。在马笑泉看来,童年的阅读远不止于书本。“童年的阅读,可以从一场游戏、一次与山水的邂逅,或是一道期待已久的美食开始。”马笑泉说,“我们从童年起,就在不自觉地阅读整个世界。”
马笑泉将世界分为“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而后者往往更为先导:“这本‘无字之书’写在白云上、清风中、飞鸟的翅膀上、草尖的露珠里。它唤醒了我们对世界最初的感知,让我们惊讶、颤栗,并在多年后长久回味。”马笑泉说,这种广义的阅读,构成了他与世界的初次相遇,深远影响着他此后的写作、生活与为人。
邓湘子也对当下儿童的阅读现状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认为,过于强调文字阅读、书本阅读,反而会占用孩子们太多时间,导致他们与自然、生活隔离。“这种不平衡对他们的成长是会有限制的,我们应将阅读行为拓宽,让孩子们的阅读还原为对大自然的阅读、对生活的阅读、对社会的阅读。让孩子们往返于社会、自然与书本之间,他们的审美、思考与体验才会更丰富、更深刻。”
往昔书香:童年的遗憾,构成了永久回味的留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虽然有关成长的往日时光色泽各不相同,但内里都有无限的美好。对话中,邓湘子分享了一段颇具时代印记的往事:他成长于山村,小学时几乎没有接触过正式的儿童文学。直到初中,他偶然在邻居家发现一本被撕去封面、用来卷烟纸的书。“我讨过来一看,是一本反映战争年代故事的书,当时并不知道书名,直到上大学后才知晓……这些知识获取的过程都让我印象深刻,虽然物质相对匮乏,但每次能够获取外界的知识,它们都会成为我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作为90后的清溪村人,邓旭东的阅读启蒙则与经典连环画《山乡巨变》紧密相连。他在爷爷的老式木抽屉里发现了这本残缺不全、甚至由长辈手写补全书名的连环画。书中所描绘的拿竹子换盐钱的生活,与他童年的清溪村既有时空上的隔阂,又有一脉相承的乡土气息。“从书里看到的家乡,再回到今天的清溪村,这种‘山乡巨变’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正是这片文学土壤,吸引他返乡创业,并在此刻能与作家们面对面交流,感到“精神力量越来越充实”。
马笑泉则总结说,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永远不能被满足的,“童年永远有遗憾,而现在回头来看,正是这些遗憾才构成了这种对童年永久的悠长的回味。假如童年的岁月里,一切的需求都被满足,我们会觉得索然无趣。”马笑泉说,人生固然要得到,但是有的时候,得不到的可能比得到的更能让我们去长久地回味。“每个时代,童年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遗憾,当你成人之后,你会发现这个遗憾本身它是幸福的一部分,它构成了回味,它类似于小说中的留白,没有写出来的部分与写出的那一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童年,永远让我们怀念的童年。”
放养岁月:在“不安全”的游戏中,获得坚韧的力量
马笑泉进一步分享了上世纪70年代末县城孩子的“放养”童年。“每个人的出生与童年开启都不具备自主性,这里面都带有某种混沌感,但正是这种环境才塑造了我们不同的人生。”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是一个没有家长接送、汽车稀少的年代。孩子们的玩具如弹弓、铁环、滑轮车,全都靠自己动手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资源互换、与人打交道。诸如“斗鸡”“攻城”等游戏在今天看来颇具“危险性”,爬墙导致手被划破也是家常便饭。“但我们没把伤口当回事,它自己就好了。”
马笑泉强调,“在那种互爱互伤、纠缠交融的游戏中,我们无形中预演了成人社会的一系列生存策略。”他认为,“放养年代”出来的孩子很少抑郁,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会了与世界痛苦,并习得了“人生除死无大事”的乐观与坚韧。“这种强大的心理自愈能力,才是那个童年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这种独特的童年感知,90后的邓旭东也从自己的认知发展角度给予了呼应。他分享道,童年因不断接触新事物、填充意识空间而显得漫长;成年后,因信息同质化而感觉时光飞逝。作为清溪村的新生代建设者,他同样珍视童年留下的乡土记忆——无论是村中泥泞的小路、时常停电的夜晚,还是爷爷那头已化作石雕、成为家族情感载体的耕牛。“那个时代虽然过去了,但那个时代留下的记忆,一直存在于后代们的心目当中。”邓旭东动情地说。
在最后的读者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与嘉宾就童年阅读、文学创作与乡村文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邓湘子总结说,在最后的读者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与嘉宾就童年阅读、文学创作与乡村文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邓湘子总结说,童年其实就是我们个体生命与广阔世界的初次深刻握手。“这些源自童年的、辽阔的生命的体验,最终都会内化为我们贯穿一生的精神底色与力量源泉,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多阅读,不仅仅是书本的文字,还有山川湖海和人间烟火,让阅读真正成为一段辽阔而完整的生命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