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坐不住,手不停摸东西”“写作业磨磨蹭蹭,一道题要反复催才做”“出门就到处跑,喊他好几声都没反应”..很多家长将孩子这些问题归为“调皮”“不听话”的表现,其实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典型信号。

作为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据2021年《中国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数据,我国儿童ADHD总发病率约为6.26%,男童发病率约9%,明显高于女童的3.3%。若误将其当作“性格问题”忽视,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9岁的天天(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天天爸爸对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说,孩子上课注意力根本集中不了,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甚至还会离座,打扰其他同学听课,为此老师经常找家长告状。回到家孩子写作业更是难题,必须家长全程盯着,稍微没注意,孩子就会撕作业本、扔笔,亲子间因为学习的事经常吵架。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通过详细面诊及检查结果,确诊天天为混合型多动症。针对他的情况,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定了“药物干预+物理治疗+行为训练+家长指导”的个性化方案,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复诊时,家长反馈孩子上课不再随意离座,注意也有明显提升,知道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回家也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整体进步明显!

医学研究表明,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存在一些发育差异,比如额叶发育稍慢、部分脑区体积有细微变化等,这使得他们在注意力控制、行为约束等方面的能力比同龄孩子弱一些。临床上,多动症主要有三大核心表现:一是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听课容易走神、做事丢三落四,常用的文具经常找不到;二是多动冲动,比如坐椅子时总扭动身体、频繁起身,说话爱插嘴、做事没多想就做;三是执行能力弱,比如不会规划时间、没法独立完成复杂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同,有的主要是注意力差,有的偏好多动,还有的两者都有,这也容易导致多动症被误判或漏诊。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强调,不少家长都有“等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的想法,这种侥幸心理可能会耽误孩子。临床数据显示,多动症若不干预,约30%-6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学业上,注意力差、执行能力弱会让孩子学习困难的风险比普通孩子高2-3倍,最终学历水平往往低于同龄人;工作后,也容易出现频繁换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人际关系方面,冲动的性格容易引发矛盾,不管是婚恋相处还是同事交往,都可能受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长期的学业和生活挫折,会让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沉迷游戏等行为,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小的困扰。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提醒,6-12岁是多动症干预的黄金期,这个阶段孩子大脑还在快速发育,干预效果最好。如果孩子频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表现,已经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不要自己查资料判断、乱买保健品,科学的综合干预才是对孩子最负责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