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写作业到深夜,错题本整理了一本又一本,可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背单词要比同学多花两倍时间,过两天还是忘”.....不少家长陷入这样的困惑:明明孩子学习态度没问题,付出的努力也不比别人少,成绩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其实,这很可能不是孩子“不聪明”或“没掌握方法”,而是“学习困难”影响!

10岁的康康(化名)曾是家长眼中的“苦学无效”孩子,二年级时语文识字量不足同龄人的一半,数学计算频繁出错,即便每天熬夜补习,成绩仍稳居班级下游。家长起初认为是孩子学习不专心,多次批评后,康康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出现逃学念头。2个月前,家长带康康来到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石彦欣主任就诊。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石彦欣主任经专业评估,康康被诊断为“阅读障碍合并视觉运动整合障碍”。针对他的情况,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石彦欣主任制定了个性化方案:通过听觉统合训练改善信息加工能力,借助汉字结构游戏提升识字效率,配合手眼协调训练强化计算准确性,同时加入心理疏导重建学习信心。经过2个月系统干预,康康的识字量显著提升,数学计算正确率提高,期末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如今的他不仅主动完成作业,还经常给家人分享课堂趣事。

很多家长对“学习困难”存在误解,将其等同于智力低下或学习态度不端,这其实是极大的偏见。医学上的学习困难,是指儿童在听、说、读、写、算等基本学习技能方面出现明显障碍,即使智力正常、学习动机充足,也难以达到同龄儿童的平均学习水平。
学习困难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神经发育因素,如大脑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听觉加工障碍、视觉空间感知缺陷等,导致孩子无法高效处理学习信息;二是环境与教养因素,孕期感染、早产、早期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影响学习技能的发展;三是伴随性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问题等,也会间接导致学习困难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通常处于正常范围,部分孩子甚至在艺术、体育等非学术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
如何识别学习困难?这些信号要警惕!
学习困难并非突然出现,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明显信号,家长需重点关注。在语言方面,表现为说话晚、表达不流畅,阅读时漏字、错字频发,理解长句子困难;在书写方面,常出现字迹潦草、笔顺错误、漏写笔画等问题,抄题时频繁看错数字或符号;在计算方面,难以理解数字概念,口算能力差,应用题无法理清数量关系。

除了学习表现,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也需留意。若孩子长期因学习受挫而变得焦虑、易怒,或刻意回避学习相关的话题,甚至出现睡眠质量下降、食欲减退等躯体反应,很可能是学习困难引发的心理应激表现,此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而非单纯指责孩子。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石彦欣主任强调,学习困难并非无法干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精准干预。通过科学训练可有效改善学习技能。干预方式需因人而异,常见的有认知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学习策略指导等,同时需结合心理支持和家庭教养方式调整。
家长在干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要转变观念,避免用“笨”“懒”等标签否定孩子,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其次要配合专业治疗,坚持规律训练,不可因短期内未见成效而轻易放弃;最后要学会扬长避短,发现并培养孩子的优势领域,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