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大会现场
为积极响应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建设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地区及试点校的通知》精神,11月21日,由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文化+科技”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学校举行。这是湖南省高校成立的首个“文化+科技”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标志着湖南在推动思政课全学段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创新步伐。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长沙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陈利群,宁乡市教育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长郡金洲新城中学党委书记易富饶,湖南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望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姜艳辉,宁乡市沙田乡党委副书记、宁乡市何叔衡故居管理处主任张云开,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钰清,宁乡市第四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蒋鹏海,长郡金洲新城中学副校长易建新,湖南医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陈小平,花明楼中学教学副校长梁建湘,花明楼小学校长胡新宇,炭子冲小学校长刘金梁,长沙本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阳,湖南省万婴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张红专,湖南省万婴教育集团董事长、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理事长黄平,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朱元双,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校长余克泉等相关领导及思政教师代表出席活动。
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理事长黄平发表致辞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理事长黄平在致辞中表示,学校牵头组建“赓续红色血脉,共育时代新人——‘文化+科技’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是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文件精神、服务“大思政课”格局的重要实践。黄平强调,作为牵头单位,学校将主动担当“联络员”“服务员”和“探路者”,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办学特色,与各成员单位共同研发课程资源、培育师资、打造品牌,探索文创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模式。11月18日,湖南省首个“文化+科技”品牌研究中心在学校揭牌成立,也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资源与案例支撑。
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朱元双作共同体工作报告
学校党委书记朱元双作共同体建设工作报告,系统阐述了共同体的目标定位与推进路径。报告指出,共同体将着力打造“四个平台”:即“理论研究与课程资源开发”创新平台、“师资队伍共育成长”孵化平台、“文化+科技”赋能的实践平台、“思政育人成果共建共享”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创经验”。朱元双表示,学校将牵头构建覆盖高校、中学、小学、中职与红色场馆的多元育人矩阵,与各成员单位携手推进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共同体成立启动仪式
授旗仪式
在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等嘉宾见证下,现场举行了共同体成立启动仪式。在庄重的授旗仪式上,余伟良等领导为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等8所成员学校的学生代表授旗,标志着“重走伟人路 逐梦新时代”大中小学联合社会实践项目全面启动。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讲话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对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长沙文创职院联动大中小学及红色场馆、科技公司成立共同体,将宁乡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学校文创专业特长有机结合,是贯彻全省部署的创新实践。围绕共同体建设,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统筹课程建设,让思政育人“强”起来;二是整合资源力量,让思政改革“活”起来;三是强化特色赋能,让思政品牌“亮”起来。余伟良最后强调,希望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把共同体建成全省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样板间”,为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示范思政课展示
领导参观“文化+科技”教学成果展
思政课展示环节分为内外场进行。内场活动中,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胡浩杰、李真老师分别讲授了《工运领袖虎山行》《刘少奇的44天》两堂思政课,何叔衡故居管理处宣教部部长沈江南以《何叔衡的“三件宝”》为题,生动讲述了何叔衡的革命故事。外场设置了“文化+科技”教学成果展,由讲解员演示VR红色场馆漫游、数字党史长廊等融合实践项目,生动展现思政课在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形态。
领导及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共同体的成立,是湖南省高校在思政课建设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未来,共同体将围绕省委教育工委通知中提出的“构建知识图谱、开发实践资源、打造思政品牌”等要求,深入开展跨学段教研、师资共训与资源共建,为推动全省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