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主办,辰安科技协办的第三届城市治理现代化交流会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会议成功在京举办。
本次会议以“韧性筑基·智慧赋能”为主题,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管理部门相关领导、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者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从不同视角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入研讨、互学互鉴,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前沿智慧与专业力量。会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副社长朱洪主持。
会议现场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城市管理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要站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高度,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监测处置的各环节扎实推进、有力有效。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伟以《数智赋能,助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安康》为题,展开主旨演讲。他表示,安康市以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为抓手,采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措施,创新构建“建底座、布系统、设应用、强体系”的“1-1-9-1”实施路径,全面提升城市道路、桥梁、燃气、供水、排水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勇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辰安科技扎根城市安全领域近十载,支撑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全国近百个地市区县落地应用;公司依托辰思公共安全大模型打造了城市安全大模型2.0产品体系,具备风险识别、趋势预测、智能巡检、情景推演等核心能力,目前已在燃气管网泄漏监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排水内涝研判等二十余类场景中实现深度应用。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清华-辰安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许欢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正面临着重大转型,应加快提升城市感知问题的敏锐性、整合资源的快速性、处置事件的高效性、事后评估的全面性,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清华大学及其科技成果转化单位辰安科技,以韧性安全前沿理念为先导,以公共安全技术为支撑,助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安全水平,切实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安全产品总监吴尘重磅发布了“AI”+城市生命线创新成果,并深入介绍了其在各个细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如管道气智能监测及AI分析、液化气智慧化监管、排水管网病害AI智能诊断模型、供水管网泄漏监测及AI爆管分析、桥梁病害诊断系列AI模型等;此外,辰安科技还潜心打造了城市生命线大模型,以场景化需求为导向,构建了问答智能体、报告智能体与数字人“小安”。
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城市运行监管处相关负责人围绕“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进行了政策解读;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地下设施建设管理处处长徐林华以杭州为范本,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地下空间协同治理应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主任、工程师,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项目负责人李翔分享了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的系统路径与规划实践;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城市信息模型(CIM)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青介绍了围绕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实践与研究。
坚持创新有力度,保障治理有精度,实现安全有韧度。本次会议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发展共识,深入交流了城市治理现代化工作经验,积极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多维展现了一批城市安全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韧性城市建设步伐,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