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数字民生以管用实用的场景应用,服务民生的“关键小事”。一份美好品质生活的“需求响应清单”正在不断扩容,越来越多充满温度的“数字故事”正在各地不断涌现。
想必不少人有过这样的苦恼:去医院看病,刚拍的CT换家医院就得重新拍;政府“留言板”幼儿园放学时间要比家长下班时间早很多,小小时间差却难倒千万家;社区一些高龄、独居老人就餐难;老年人异地就医备案难,不但看病难而且报销比例也远低于当地...
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琐碎和不起眼,甚至有些鸡毛蒜皮,但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对困难群众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烦心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正所谓“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正是这些个“关键小事”考验着我们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医疗体系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社区中心设置“延时托管”让千万家庭没有后顾之忧、动动手指爱心餐食就能送到老人饭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跨省异地就医备案”让人拍手叫好...当前,数字政府、数字政务渐渐深入民生领域,给广大群众带来更便利的政务服务。
实践证明,社会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去落实的,让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才能起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效果。面对未来,只有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才能通过治国理政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普遍支持。共赢未来,只有不断把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度融入居民生活,不断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和生活服务体系,才能全面助推现代人民的生活新需要。
“精准助老”“精心护弱”“唱响数字故事”...数字时代不该是“冷冰冰的”,更不该只是出现在文件中、停在口头上,党和政府应积极回应“关键小事”来彰显数字时代的“治理精度”,应让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来见证民生“温度”。让居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广大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做好群众的知情人、贴心人、带头人,在“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理念指引下,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尽心尽力做群众满意、高兴的事。(文/张艳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