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下,激活亿万小农户的发展活力是核心课题。然而,由于经营规模小、缺乏合格抵押物、受自然与市场风险双重影响,小农户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作为一家以“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为使命的综合性助农机构,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直面这一核心挑战,通过将线下信任基础与线上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获性与质效。
使命驱动:专注服务“长尾”市场,弥补三农服务短板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仍是小农户,但针对他们的社会化服务一直是短板所在。中和农信精准定位于这一广阔的“长尾”市场,始终坚持“支农支小”,专注服务小农户及农村小微经营者。其业务核心并非追求单笔大额贷款,而是秉持“小额分散”原则,强调产品的“低门槛”和包容性,重点考察农户的未来现金流和还款意愿,而非仅仅依赖抵押物。这种目标明确的定位,使其服务精准聚焦于最需要金融活水滋润的群体,有效发挥了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衔接”作用。
模式创新:“线下信任+线上技术”双轮驱动,破解风控与效率难题
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运营成本高。中和农信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模式。
线下建立信赖网络:中和农信通过全国设立的服务网点,推行“进县入村,上门服务”,并搭建由5800多名本地“一站式农服站长”构成的村级网络。这些扎根乡土的服务人员不仅是业务触手,更是信息枢纽和信任纽带,有效解决了“最后一百米”的信任与信息收集问题。
线上赋能提升效率:在线下网络的基础上,中和农信大力打造数字化智能中台,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将线下实地调查与线上数据分析相结合,形成了高效的风控体系。同时,通过移动App等工具,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线上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使“小额分散”的服务模式得以可持续运营。
价值延伸:从普惠信贷到综合服务,数字生态赋能可持续发展
中和农信认识到,单纯的资金支持不足以完全解决小农户的发展问题。因此,其利用在乡村建立的渠道和数字能力,将服务从普惠信贷延伸至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和清洁能源等领域,构建了一个综合助农服务平台。例如,在农业服务中,中和农信数字平台实现了农技专家“云端作业”和地块精细化管理。这种“金融+产业+生态”的综合服务模式,不仅增强了客户粘性,更通过场景化服务深化了对其经营状况的理解,反哺了风险控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商业闭环,最终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和农信的实践表明,破解农村金融难题,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创新,更需要深入乡土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持久耕耘。其通过使命驱动的市场定位、线下线上融合的模式创新以及构建综合服务生态,将数字普惠金融真正落到实处,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