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首要在于筑牢政治引领 “定盘星”。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通过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党的方针政策精准传递到基层一线,把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例如,在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党组织要主动亮明旗帜,牵头制定治理方案,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某地社区党组织通过建立 “党建引领 + 网格治理” 模式,将党员骨干纳入网格管理,让党员成为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使党的政治引领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
建强组织体系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支撑。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组织体系是否健全、战斗堡垒作用是否凸显,直接关系到治理效能的高低。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在农村,要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村 “两委” 班子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城市社区,要构建 “街道党工委 — 社区党组织 — 网格党支部 — 楼栋党小组 — 党员中心户” 五级组织体系,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在两新组织,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确保党的工作不留空白。同时,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通过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其履职能力,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
激活党员主体作用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动力。党员是基层治理的 “主力军”,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治理、服务群众,让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治理实践中。一方面,要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行 “党员联户”“党员责任区” 等做法,组织党员定期走访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结合党员自身特长,设立政策宣传岗、矛盾调解岗、便民服务岗等,让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此外,要加强对党员的激励约束,将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表现纳入积分管理,作为评优评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
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基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党组织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要完善议事协商制度,搭建民主协商平台,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受益者。例如,通过居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社区建设、乡村发展等重大事项的意见建议,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同时,要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治理合力。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养老服务、青少年教育、文化活动等领域的治理工作;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此外,要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搭建智慧治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某地通过建立 “党建 + 智慧社区” 平台,整合政务服务、民生保障、安全防控等资源,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 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建强组织、激活党员、健全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