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传统数学复杂性的银行公钥密码体系正面临被攻破的潜在威胁,已难以应对后量子时代的安全挑战。
在此背景下,东进技术基于银行业务场景特性,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后量子密码(PQC)等核心技术,推出银行量子安全网关解决方案,助力银行构建兼具高安全性与高效率、融合量子抗性与传统加密的双重防护体系,助力打造银行量子安全新防线。
量子威胁步步紧逼,银行安全体系亟需升级
当前银行核心业务的安全防护,主要依赖两类传统密码算法构建安全屏障:一类是基于大数分解、离散对数问题的公钥密码算法,如RSA、ECC算法,主要承担身份认证、密钥协商等关键环节;另一类是对称密码算法,以AES、SM4为代表,负责核心交易数据、客户信息的加密存储与传输。这两类算法长期以来有效支撑着银行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行。
然而,量子计算技术的突破性演进正彻底打破这一安全格局。量子计算凭借独特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得肖尔算法能够轻松突破RSA、ECC等经典密码算法,这也倒逼银行提前构建后量子攻击的防护体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攻击者可先将在网络中传输的加密信息截获存储,待量子计算成熟后再对其进行解密破解,使金融系统中的客户资料、交易记录及商业秘密等敏感数据面临“现在窃取,未来解密”(Harvest Now, Decrypt Later)的安全风险。
量子安全网关落地,构建金融安全新屏障
面对量子时代的安全挑战,东进技术推出的银行量子安全网关解决方案,将银行现有安全体系与量子安全技术相融合,构建起“长期安全、合规可控、业务适配”的量子安全防护体系,为金融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图:东进技术银行量子安全网关解决方案架构图
在技术架构上,该方案采用“量子密钥层+后量子密码层+网关适配层+业务应用层”的四层架构,通过量子安全网关实现传统密码体系与量子安全技术的无缝融合。具体而言,量子密钥层由QKD终端、QKD中继设备、量子密钥管理系统(QKM)组成,为网关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密钥资源。后量子密码层集成PQC算法库与传统密码算法库,实现“双算法引擎”切换。
网关适配层作为方案的核心执行单元,部署于银行数据中心边界(互联网入口、跨机构专线入口)和内部核心节点(核心系统与支付系统之间),具备协议承载、流量路由与负载均衡、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等核心功能。业务应用层覆盖银行内外部核心业务场景,通过网关适配层实现量子安全能力的落地。
在QKD、PQC、密钥管理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东进技术银行量子安全网关解决方案的优势显而易见:银行无需改造现有核心系统、渠道系统,通过“网关级”部署模式,降低实施成本与业务中断风险。
结合QKD的物理安全与PQC的算法安全,应对现在与未来的安全威胁;针对银行高并发场景,网关采用硬件加速模块提升加密效率,报文转发延迟≤1ms;支持QKD链路扩容、PQC算法升级、业务场景扩展,适配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新业务需求。
量子技术的浪潮奔涌而来,银行唯有提前布局、主动防御、深入场景,方能稳立潮头。东进技术将持续开展量子密码技术研发,助力更多金融机构构建自主可控的量子安全防护体系,赋能金融业在量子时代实现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