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节假将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严字当头、毫不松懈。节日期间往往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守中秋、国庆节点,迅速行动起来,强化监督执纪,持续净化节日风气。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中国自古就讲的道理。“风清气正过节”“两袖清爽不卡要”是每到节点都会被各级纪检部门拎起耳朵喊话的,但就是有人仍然充耳不闻,依旧特立独行。明知不该、明知违法却抱着侥幸心理,各种“烫手礼物”通通照收不误,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栽下跟头”,成了别人口中的笑谈亦或“典型案例”。
心无私欲方能清爽过节,行不逾矩才会平安舒心。中秋来临,“过节喊话”,对症下药,既是坚决刹住节日期间违法乱纪、过线过界的“礼尚往来”不正之风,有针对性地遏制节日腐败,又是通过提醒喊话,最大限度消除公职人员的侥幸心理,避免节日“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过节喊话”扬正气,清爽清欢过中秋.
俗话说得好:“预防大于治疗”。这是不管古人还是今人几千年流传下来且共同的保健理念。同理,党员干部们预防“节日病”也应如此。为不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作为党员干部越是这时候就越要打好节前“预防针”,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
如今一些爱耍“小心机”、存有“小聪明”的送礼者为了逃避监督,收送礼品礼金形式也不断改头换面、花样翻新。以办公用品等名义虚列开支套取费用送礼、通过网购、快递寄送礼品、电子礼品卡、提货券等收送礼品礼金...如此“五花八门”的形式让一些党员干部防不胜防、一点点沦陷。“治病于未发之前”、“治病于初起之时”此时打打“预防针”确实很有必要。
节日、节点往往是收送礼品礼金的高发期,礼品礼金背后仍是对利益交换的期待。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谨记:认清“新瓶旧酒”的丑陋嘴脸,瞪大眼睛辨真假、敞开心扉亮初心,更要以身作则在关键时间节点给自己的思想、精神和作风来一场“大扫除”,最后真心希望“预防针”能够预防“节日病”!
文/张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