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支教:董思阳主导课堂,孩子们见证教育力量
近日,知名企投家董思阳董总一家开启了一场坦桑尼亚探险,董思阳带着儿子李昊泽、女儿李欣芸,在坦桑尼亚展开了一场融合教育支持与自然探索的深度旅程。
董总作为教育者深入当地学校授课,与非洲孩子们亲切互动,传播中华文化,李昊泽与李欣芸则以观察者身份全程参与,在旁观与体验中收获了成长启示。
(董总非洲支教现场)
(董思阳儿子李昊泽、女儿李欣芸非洲支教现场)
动物大迁徙:见证生命的壮丽轮回
支教结束后,董总一家亲历一年一度的东非动物大迁徙。作为全球最壮观的自然奇观之一,数百万角马、斑马与羚羊在旱季驱动下,从坦桑尼亚向肯尼亚马赛马拉进发,跨越马拉河的“天河之渡”。
董总与孩子们通过几天追踪观测,记录下动物群跨越鳄鱼潜伏的河流、狮子猛兽追击的震撼场景。“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课。”她表示,“孩子们在观察中理解了自然选择与生命循环的深意。”
在塞伦盖蒂的草原上,董总一家目睹了令人动容的一幕:一头成年母象带领两只幼象缓缓前行,母象始终用庞大的身躯护住幼崽,偶尔用鼻子轻触它们的额头,仿佛在传递力量与勇气。还看到母狮带着幼师的温馨画面。这些场景让李昊泽想起董思阳在支教中对学生的耐心引导,他低声说:“妈妈看学生的眼神,和母象看幼崽的眼神一样温柔。”
董思阳借此解释象群的迁徙智慧:“成年象会记住几十年前的水源地,这种记忆代代相传,就像我们家庭中爱的传承。”她提到,象群在迁徙中会集体托起落水的幼象,或用身体围成保护圈抵御猛兽,“这让我更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联结。”
斑马与火烈鸟:草原的开拓者与生态指针
作为迁徙大军的“先锋”,斑马群率先踏过干枯的草原,黑白相间的条纹在阳光下形成视觉错觉,干扰捕食者的判断。李欣芸观察到,斑马专食高草的顶部,为后续的角马群开辟出低矮的嫩草区域。
在纳库鲁湖,火烈鸟群如粉色云霞般铺满水面。董思阳给孩子们解释道,火烈鸟对水质变化极度敏感,它们的存在是湖泊生态健康的标志。李昊泽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场景:“原来美丽与脆弱可以同时存在,就像我们既依赖自然,又必须保护它。”
文化体验:跳高的马赛族与生命的礼赞
旅程中,董思阳一家专程拜访了保护区内的马赛族村落。这个以“跳高”传统闻名的族群,通过原地跳跃展示力量与勇气,最高记录可达2.5米。李昊泽与一名马赛少年一起尝试跳跃时,马赛族长老向董思阳一家展示传统服饰与狩猎工具,并解释:“跳高是为了模拟与狮子搏斗,让我们永远记住如何保护家园。”李昊泽将这一传统与动物大迁徙中的生存法则联系起来:“无论是马赛人还是迁徙的动物,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适应自然、守护生命。”
从课堂到草原:培养全球视野的下一代
此次坦桑尼亚之行,董思阳将公益实践与自然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全球视野。“支教是双向的成长。”她强调,“当地学生的热情与创造力,同样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
董思阳表示,此次坦桑尼亚之行是家庭教育的实践:“我希望孩子们明白, privilege(优势)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她强调,支教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行动告诉当地学生:你们值得被关注,你们的潜力值得被挖掘”。
董思阳以教育者身份深入非洲,她的子女通过观察与体验完成了一场成长的探险。当教育突破课堂边界,成长便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探险。”董思阳始终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这场与子女共同完成的旅程,不仅让李昊泽和李欣芸在支教与自然中收获了超越年龄的认知,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生代家庭的教育智慧——真正的成长,是在与世界的碰撞中,学会爱、责任与共情。教育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灵魂都能在知识的光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