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情绪健康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变迁的持续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逐渐从个体困扰演变为社会性议题。在此背景下,昆中药联合京东健康于5月20日正式发布《2025年国民情绪健康白皮书》,深刻揭示了当前国民情绪健康的现状。
情绪困境:现代社会的隐形危机
据《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者抑郁风险较高,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压力的交织——工作竞争、家庭责任、经济负担、社交孤立与社会期望的失衡,共同构成了一张无形却沉重的“情绪压力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男性与女性在压力源上呈现显著差异:男性多受“成功焦虑”所困,女性则更多承受育儿与家庭角色的双重压力。
然而,面对情绪困扰,多数人选择自我消化,仅有少数主动寻求外部支持。这种集体性的沉默选择,正在悄然酝酿着更深层的危机。当个体将情绪波动视为性格缺陷而非健康议题时,不仅会延误干预时机,更可能使负面情绪在压抑中转化为躯体症状,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向内求解的文化惯性,实则折射出心理健康领域的双重困境:其一对情绪问题的污名化认知仍如幽灵般游荡于社会观念中;其二传统解决方案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在西药副作用风险与心理疗愈需求间进退维谷。
中医药:在情绪健康领域的崛起之路
西医体系在情绪管理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其精准的作用机制为急性症状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但不可忽视的是,化学合成药物在调节神经递质的同时,往往伴随嗜睡、成瘾等副作用风险,这对需要长期情绪管理的人群构成现实挑战。当药物治疗的边际效益递减,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绵延千年的中医智慧。《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的论断,恰与当代医学界对身心交互作用的认知形成跨时空共鸣。中医药以“整体观”为理论根基,将情绪问题置于脏腑功能、气血盈亏的系统中辩证施治,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为破解情绪困境提供了独特视角。
昆中药联合京东健康发布的《2025年国民情绪健康白皮书》,恰为这种范式转变提供了实证支撑。报告揭示,肝郁气滞型情绪问题在人群中占比最高,尤其在疫情后呈现激增态势。针对这一症结,昆药集团经典中成药“舒肝颗粒”以舒肝理气为治疗原理,通过调节气机平衡缓解焦虑抑郁症状。这种治疗策略不仅着眼症状缓解,更通过改善肝脾功能重建情绪稳态,其“治未病”的预防性理念,恰与现代医学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
融会贯通:与现代科技共护心灵绿洲
中医药的推广并非坦途。患者对辨证施治的认知盲区、西医对中医理论的理解隔阂,如同双重玻璃门阻隔了传统医学的现代转化。昆药集团通过科普教育破解认知密码,联合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并借助京东健康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这种“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正在重塑中医药的服务边界。当大数据精准定位情绪健康需求人群,当健康测评、用药指导与心理咨询形成服务闭环,中医药的现代化转型已然按下加速键。
从政策维度观察,中医药在情绪健康领域的突破绝非偶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背后是对中华文明宝库的时代性挖掘。昆药集团构建“情绪健康管理生态体系”的尝试,不仅填补了区域与群体的服务空白,更通过为高压职业群体定制干预方案、以公益项目覆盖低收入人群,展现了龙头企业将社会责任转化为普惠服务的战略远见。这种实践印证了:管理情绪绝非“矫情”,而是关乎民生福祉的科学命题。
《2025年国民情绪健康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医药在心理健康领域从辅助地位向主流方案的跨越。当“情绪经济”迈入万亿赛道,昆药集团与京东健康的战略合作,既是对传统医学智慧的现代诠释,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这种融合创新,不仅为国民提供了“心”的解决方案,更以中国智慧为全球情绪健康治理贡献了新范式。当中医药的创新成果通过科技赋能触达更广泛人群,我们期待看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绽放出守护心灵绿洲的东方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