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听力残疾作为我国残疾之首,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在四川省,一项惠及听障群体的重大政策落地——人工耳蜗集采价格大幅下降,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通过国家集采与医保报销“双管齐下”,患者植入治疗费用从20余万元降至3万元左右,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作为川内唯一一家具备独立自主开展人工耳蜗植入能力的专科医疗机构,2025年4月,成都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受邀参与“工信部、卫健委磁共振兼容人工耳蜗临床应用项目四川省启动会暨四川省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推广会”,并荣膺人工耳蜗“应用示范创建单位”。凭借专科优势及技术实力,助力广大听障患者跨越无声鸿沟,重获聆听世界的权利。
从“天价”到“普惠”
人工耳蜗植入实现“可及性”突破
“过去人工耳蜗是压在听障家庭身上的一座山,现在它变成了希望之桥。”成都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学科带头人/住院部主任乔晓明说道。
此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费用高达20万-30万元,对普通家庭而言,治疗费用难以承受。国家人工耳蜗集采政策实施后,人工耳蜗植入费用大幅降至5万-6万元,降幅超70%-80%,四川省在此基础上再加码,将“电子耳蜗植入术”及耗材纳入医保乙类支付,患者自付费用最低可至3万元。
37岁的刘先生(化名)在6个月大时因感冒高热导致听力受损,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高昂的人工耳蜗费用让他囿于无声世界。
得知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实施的消息后,刘先生重燃生活希望,第一时间来到成都仁品就诊并决定手术。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检查,住院部主任乔晓明亲自为其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成为我院首例享受人工耳蜗集采普惠的患者。
“这不仅是价格体系的改革,更是对‘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医学原则的制度性保障。”乔主任说到。儿童语言康复的“黄金窗口”被点亮,更多成年人重返职场、老年人重享天伦的“声音拼图”也逐渐完整。
专科实力
锻造听力重建“金标准”
人工耳蜗手术是集精密外科技术、复杂术后管理和长期康复于一体的高难度治疗,对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设备成本、技术门槛、团队协作和长期支持等因素共同限制了其普及,导致仅有少数大型医疗机构能够成熟开展。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成都仁品以国家三级专科医院的定位,成为目前四川非公立医疗机构中唯一具备人工耳蜗植入资质的“技术尖兵”。
自2019年正式成立听力中心以来,成都仁品已独立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近100例,辐射川、藏、黔、滇、新、青等多地,为大西南地区广大听障患者打开“新声”之门。近年来,成都仁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复杂病例攻坚、精准听力重建、术后康复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责任在肩
在时代命题中书写仁品担当
听力健康不仅关乎医学,更是对每个生命尊严的守护。成都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以此为初心,从学科建设到公益实践,从技术创新到人文关怀,全方位守护听障人群的“声音权利”。
近年来,医院多次深入开展“医疗进基层、义诊进社区、关爱弱势群体、医疗援助”等各种形式公益活动,足迹遍布成都各大社区,以及甘孜、阿坝、凉山等边远地区。累计开展义诊600余场,服务群众50000余人次。还分别与四川红十字会成立“爱聆”专项基金、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建“叫醒耳朵的力量”听力救助基金,用于听力损失人群的公益救助。
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之际,成都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将启动“听见·新声——百人听力重建行动”,通过专家驻点、义诊帮扶、公益援助等举措,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最需要的群体。
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成都仁品将以更可及的价格、更精湛的技术、更温暖的服务,为听障群体架起通向有声世界的桥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