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和美与共 艺联海丝”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第六季)国际展在厦门市集美区东盟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启幕。作为汇聚 17 国艺术精粹的国际文化盛会,活动落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厦门,以艺术为桥联结中外,借文明互鉴深化情谊,生动诠释“亲诚惠容”理念。其不仅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注入新动能,以文化“软实力”夯实合作根基,更呼应“拉紧民心相通纽带”要求,成为践行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实践,持续为区域繁荣注入力量。
一、嘉宾致辞要点
庄志辉 厦门市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集美以嘉庚精神为核心,融汇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根脉。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不仅是深化中国—东盟友好往来、促进区域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更是集美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一扇特色窗口。我诚挚邀请各位艺术家朋友常来集美,在这里寻找灵感、触发共鸣,我们必将以更好的服务、更宽的平台,与各位携手共筑文艺高峰,同绘时代长卷!

庄志嘉 新加坡共和国驻厦门总领事馆总领事
在新加坡这片多元的土地上,华人已经落地生根,既传承“慎终追远”的伦理,也吸收马来、印度与西洋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南洋认同”。文化在这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幅共生共荣的画卷。今天,我们齐聚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国际展,让我们以此次艺术展为舟,以文化为桨,在文明长河中并肩前行,驶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来。

善善乐 泰王国驻厦门总领事馆总领事
作为泰国代表,我十分荣幸能与泰国艺术家、东盟各国艺术家相聚于此,并有机会欣赏诸位佳作。这些作品是连接泰国与中国,乃至东盟各国友谊的良好典范。感谢所有艺术家、组委会及赞助方,感谢各方力量支持泰国与东盟艺术家在中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梅伟达 菲律宾共和国驻厦门总领事馆总领事
厦门人民高度重视艺术,积极培育创新文化。过去六年间每年举办的“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便是这种城市精神的绝佳体现。该活动每年都会邀请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汇聚厦门,他们的作品,编织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民族与社群的思想、情感、梦想与愿景,以艺术为纽带,将我们所有人紧密相连,打破了地域与文化的界限。

朱孟宇 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
“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巧妙依托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以艺术为媒搭建交流平台,以艺术之美促进文明对话,以文化之力增进中外民心相通,已然成为地方文联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范例,为全国文联系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

陆开锦 福建省文联主席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在对外文艺交流方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通过多元视角勾勒中华文明的厚重积淀,再现了因丝绸之路而交融互鉴的盛况以及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生动映照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气象,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活动亮点
(一)多方合力办展,搭建高规格国际艺术交流平台
本届创作季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际联络部、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在中国-东盟中心、福建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的支持下,福建省文学艺术对外交流中心、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厦门市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集美区东盟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共同承办。活动得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学术赋能,集美校友总会、集美学校泰国校友会、马来西亚水彩画会、印尼泗水华裔艺术联谊会、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亚洲艺粹会(澳门)等海内外机构鼎力协办,最终构建起 “政府引导、专业运作、多方参与”的办展格局,既保障了活动的专业水准,同时拓宽了其国际影响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二)17国186幅作品参展,多元题材绽放海丝文明魅力
自征稿启动以来,本届国际展便得到广泛响应,共收到中国及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印度、俄罗斯、孟加拉等26个国家的艺术佳作。投稿人数912人,投稿件数1355件,经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的专业遴选及对海外作品的严格审核,最终共17个国家186件作品入展,涵盖美术、书法两大门类,不同文明的影像在此交织碰撞,既各展风华,又交相辉映,谱写出一曲无声却动人的文化交响。


美术类作品紧扣“海丝非遗文化”与“海洋精神”两大核心主题:从中国的水墨雅韵到泰国的异域风情,从菲律宾的海岛诗意到印度尼西亚的民俗意趣,从新加坡的港畔帆影到马来西亚的娘惹风情,从孟加拉的清润水彩到美国的超现实笔触、俄罗斯的厚重肌理……无不呈现出不同文明在海洋丝路滋养下的独特绽放,以及人类对海洋共同的敬畏、探索与热爱。书法类作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八闽地域文化为核心,篆、隶、楷、草、行诸体兼备,既囊括经典典籍的千古箴言,亦不乏时代精神的鲜活表达,尽展汉字艺术的独特神韵与深厚底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载体。

(三)品牌活力焕新,“走出去+潮玩化”拓宽交流边界
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在延续前五季“引进来”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走出去”战略布局,今年4月已率先在泰国曼谷、清迈与柬埔寨暹粒、金边成功举办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文联友好交流团携“闽派”书画精品扬帆出海,举办了走访考察、座谈交流、艺术展览、笔会采风等14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当地的中国驻外使馆、知名文化机构、华人社团、高校艺术学院建立起深度合作纽带,生动诠释了“中泰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为中柬“铁杆情谊”注入鲜活艺术内涵。相关活动得到近40家国内外媒体聚焦报道,形成了跨区域、广覆盖的传播效应,为中国-东盟情感联结添砖加瓦。
本届创作季首次推出的官方IP形象 “MIMOO”,由英国视觉艺术家协会会员于术先生设计,是创作季文化创新表达的一大突破。该形象深度融合中国与东盟的文化精髓:金色嘉庚建筑风格的亭阁冠象征联结中外的“友谊之桥”,双手合十的姿态传递“和合共生”
的东方智慧,粉色流苏与金铃配饰则呼应多元文化符号。MIMOO作为海丝文化交流的可爱使者,让文明互鉴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四)搭建中外艺术家对话平台:聚焦美术教育与职业发展全链路
活动同期举办“国际美术教育与职业发展对话沙龙”,聚焦海内外美术领域核心议题,特邀中外艺术家围坐对话。从各国美术高考形式差异、大学艺术课程设置,到美术生就业方向与全职画家生存现状,拆解了多个从“学艺”到“执业”的关键问题。
(五)东盟艺术家眼中的厦门:传承嘉庚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
自 2019 年首届启幕以来,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国际展已累计邀约近 300 位东盟艺术家来华采风创作,成功举办 “东盟艺术家眼中的厦门” 等系列活动。海外艺术家们纷纷表示,对中国文化满怀好奇与向往,借助这一优质交流平台,既深刻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内涵,也直观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迁。多位连续参展的艺术家提及,每年一届的创作季让他们结识了大批优秀同行,在切磋交流中焕新艺术理念、探索创作新方向。本届创作季,组委会组织艺术家沉浸式探访闽南文化新地标 “屿见闽南・时光幻境”,走访集美后溪城内村、集美大社、集美校友总会乡情馆、十里长堤等城市名片,为传承嘉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盟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国外多元文化引进来”宗旨,搭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桥梁,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促进国际合作发展。中心立足厦门集美、辐射东盟为主的海丝沿线国家,在国家、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四十多场国际交流活动,培植了“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福建·东盟电影文化周”“中泰艺术精品联展”“厦门-中菲音乐之声”“厦门-泰国电影周”等国际文化品牌,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委托承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配套活动“中国-东盟图书艺术展”,推动“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在东盟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