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G20创业圆桌对话会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合作项目——“工业绿领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上海本土绿色科技企业箱箱共用(HOREN)与清华大学G20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是G20框架下全球首个聚焦绿色供应链产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倡议,旨在为全球绿色转型培育兼具数字化能力与可持续理念的新一代产业力量。

启动仪式汇聚了来自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银行、联合国全球领导力与ESG发展中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墨西哥中国创新中心、德国慕尼黑另类投资等多边机构、学术界、产业界及G20成员国的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回应全球挑战:绿色转型亟需“新质人才”
当前,一次性包装在工业、农业及服务业供应链中广泛使用,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损失每年高达数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共识——中国“双碳”目标稳步推进,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强制设定再利用比例,美国、东南亚等地亦相继出台类似政策。绿色合规正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
“我们面临的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深刻的结构性挑战。”箱箱共用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廖清新在启动仪式上指出,“绿色供应链是一个由数字化重构的全新产业,它既需要制造端精通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四新’人才,也需要能驾驭品质管理、运力调度、仓储运营的复合型运营者,更离不开熟悉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创新力量。”
“‘工业绿领计划’的初心,正是搭建一个平台,系统性破解跨领域人才短缺难题,推动技术交叉融合,回应环境与产业的双重挑战。”
从中国实践到全球生态:绿色出海新范式
据介绍,该计划前身“零碳循环创业计划”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在长三角、珠三角成功孵化数十位青年创业者。升级后的全球版“工业绿领计划”更具雄心:
浙江嘉兴已建成全球首个“工业绿领人才发展中心”,集培训、实训、孵化与资源对接于一体;
依托清华大学G20创业研究中心的全球网络,面向G20成员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启动全球招募;
聚焦青年创业者、中小企业与职业院校,推动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本地化落地。
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箱箱共用以 “工业绿领计划” 构建起绿色出海的完整生态。项目不仅为自身开辟了可持续的出海新路径,更响应G20青年就业核心议题,将“绿色就业带动创业”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可复制、可规模化的孵化平台,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企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转型的实践力量。
G20平台赋能:打造可复制、可规模化的全球行动方案
清华大学G20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教授表示:“研究中心将全力支持‘工业绿领计划’的实施,推动G20成员在绿色技能开发、组织模式创新与政策互鉴方面的深度合作。”他强调,该计划将围绕“工业绿领人才全生命周期价值”“绿色工业创新发展需求”及“产业生态化趋势”,联动政府、国际组织、大中小企业与创业群体,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路径。
作为本届G20创业圆桌对话的承办方,箱箱共用将自身在中国验证成功的绿色循环模式升维至全球治理层面,精准呼应G20关于“包容性青年就业”与“绿色技能转型”的核心议题,将“绿色就业带动创业”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可复制、可规模化的全球行动方案。
上海土壤:新质生产力孕育全球影响力
本次对话以“青年创业就业:为全球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主题,在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会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清华大学共同指导,清华大学G20创业研究中心、2025年G20主席国南非就业和劳动部及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主办,箱箱共用承办。上海市徐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作为支持单位,全程保障会议高效高质运行。
作为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箱箱共用的发展轨迹,正是上海厚植创新沃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如今,它从一座园区走向G20舞台,不仅为自身开辟了一条可持续的国际化路径,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科技企业参与全球治理的担当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