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圆满举办。本次年会以“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教育管理”为主题,吸引全国11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20余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参与。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林一钢在开幕式上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本届年会聚焦教育强国目标下的教育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旨在通过深入研讨,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治理体系提供学术支撑,推动数智赋能、教师发展、资源配置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性探索,以高质量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创会理事长、浙江外国语学院孙绵涛教授作题为《从管理到治理:新时代教育管理学发展面临的新选择》主旨报告。他从学科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系统回应了“为何转向治理”“何为治理的本真内涵”以及“如何构建治理体系”三大核心问题。孙教授指出,当前学界对教育治理的理解存在两种典型路径——或以治理完全取代管理,或将其窄化为管理的“高级形态”,均未能全面把握治理在东西方语境中兼具“管理”与“疏导”的双重内涵。他强调,新时代教育管理学应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式,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构建一个统合科学管理、平等协调与多元共治的复合型教育治理体系,从而推动学科在理论范式与实践逻辑上实现根本性创新与自主性发展。

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新平在《论教育强国型领导:意涵特征与关系把握》报告中提出,教育强国型领导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因素。从规约、规划与规制三个角度阐释了教育强国型领导的意涵,指出教育强国型领导具有愿景性、战略性与政策性三大特征。最后,他强调,教育强国型领导的价值必须在处理复杂关系中实现统筹与平衡,系统协同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大国策,在“人民至上、公平优质、系统协同”的价值引领下形成合力;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守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与战略属性这一根本;辩证把握好教育体系中的“强”与“弱”,以富有韧性与柔性的领导艺术,激活教育组织内生动力,扎实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间还创新设置了“高峰对谈”、“青年声音”、“百家争鸣”等圆桌论坛,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擘画”、“数智赋能时代的范式重构”、“中国特色教育管理的性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现场思想碰撞不断,激荡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为中国特色教育管理理论的创新注入了蓬勃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