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展陈幕后设计师史云汉:何以遗产,何以中国

2025-11-04 17:02:12     来源:

在当下越来越注重文化自信和民族记忆的时代,博物馆与展陈空间不再只是陈列文物的场所,而是连接公众与历史的桥梁。作为一名专注于文化遗产类博物馆和展陈项目的设计师,史云汉正是这座桥梁的重要构建者。

从“以展品为核心”到“以文化为核心”的转变

与许多单纯关注形式美感的展陈设计者不同,史云汉始终坚持“文化内涵优先”的理念。在项目前期研究中,史云汉投入大量精力于文化与历史脉络的梳理。他不仅关注展品的物理属性和艺术特征,还深入探讨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使用价值、民俗风貌和文化意涵。他在准备工作中,深入考察展陈对象背后的历史价值,从民俗风貌到古代生活方式,从器物的适用环境到社会背景,都被他一一梳理、还原。这种方法论为后续设计提供了清晰的叙事框架,使展陈不止于摆放物件,而是形成具有学理支撑的文化解释。

“只有理解了它为何存在、在怎样的历史语境下被使用,才能真正设计出有生命力的展陈。”史云汉如是说。

区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思路的设计路径

在展陈方式上,史云汉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区分性处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他坚守“保护第一”的原则,展陈设计中强调保护性开发,避免过度装饰与消耗,让文物本体在安全的状态下最大化地呈现其价值。

而在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则采用另一种的策略——通过多元化的科技手段,让观众与文化形成互动。例如,他在民俗歌舞的展示中引入沉浸式投影与声音环绕技术,让观众不仅是“看客”,而是体验者和参与者。这种交互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高高在上”的学术标签,走进了公众的日常记忆。

史云汉的理念在一系列国家级重大项目中得到了完美印证。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面对脆弱的千年矿冶遗址,他的设计首要目标是保护。在他的电脑里,我们看到了海量的前期调研沟通资料,从与考古学家的文化溯源,到与建筑设计师的沟通商讨,再到施工中与现场实施团队的技术交底,他亲自参与并监督着展项从设计到落地的每一个环节。力图在对遗址和文物进行原真性保护的同时以展陈的方式进行再创造。以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感知文化遗产,通过沉浸体验设计,他将严谨的科学保护与生动的历史叙事融为一体,使观众步入千年前的矿山历史,与古代工匠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赣州市博物馆的升级改造中,面对一座亟待焕发新生的城市博物馆,他没有选择常规的文物铺陈,而是深挖赣州独特的宋城文化与客家精神。他将整个展览设定为一场名为“客家摇篮”的城市文化溯源对话,向观众娓娓道来客家人从迁徙赣州到繁荣城市、孕育文化,再到南下衍播海外的历史。当观众走进展厅,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被邀请成为这座城市历史的探索者。文物只是对历史抽丝剥茧的线索,无论市民还是游客都能够从展览中通过民俗场景的还原、自然地理的沙盘模拟和经济贸易的多媒体呈现,对客家文化这一民族的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自己的了解。这场成功的“对话”无疑点燃了观众的文化热情——截至2024年12月,升级后的博物馆客流量已突破千万人次。相关专家表示:“史云汉的工作,不仅为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活起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还为每一位观众提供了接受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活态情境。”

空间叙事与“对话式”设计特点在交互中传递文化记忆

在史云汉的作品中,“空间叙事性”是一大鲜明特色。他尤其擅长在面对古建筑遗存、万里茶道等本身即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品时,借助空间本体进行叙事设计。他的展陈往往不是单纯的平面展示,而是让参观者如同置身于一个历史场景:

走进展厅,人们会发现自己仿佛成为古代的商旅,沿着驿道听见驼铃声,目睹两侧的砖茶、钱两茶与文书交汇往来;或是在古代民居的场景中,感受到炊烟与木器的细节,让人一瞬间仿佛穿越千年,融入那个时代的生活。

这种空间叙事的设计方式,让展览从“看物”变成了“看历史中的人”。观众不仅看到了遗产,更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与厚度。

另一大独特之处在于史云汉开创并实践了一套名为“对话式叙事”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博物馆单向灌输的“独白”模式。这是一套严谨的方法论。从文化溯源与概念重构的深度研究,到以空间语言构建叙事路径,再到融合科技与人文的多维体验,最后延伸至展厅外的社群共创与活态传承。他并不满足于让观众被动观看展品,而是通过互动装置、沉浸式体验和多媒体设计,让观众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在他主持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博物馆设计中,观众可以通过手势互动,触发屏幕上的虚拟人物再现传统手工艺流程;在壮族历史文化展中,观众能通过语音识别与虚拟壮族人对话,询问当年的生活场景。这些互动与对话打破了展陈与观众之间的壁垒,让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文字或陈列牌上,而是在互动中自然加深。

教育与传承:让文化记忆深入人心

史云汉的展陈作品,常常能引发观众的深度记忆。他认为,好的展陈不是一时的新鲜感,而是能在观众心中留下长久印记,并在离开展厅后依旧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关注与思考。这种设计不仅具备教育效果,更成为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许多人把博物馆看作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进去转一圈,出来时手机里或者脑子里多装一点东西。”史云汉开门见山,“但我认为,它更应该是一个思想的熔炉。观众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去,带着更多的思考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历史、与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完成一次深刻的熔炼。”

不仅如此,史云汉的展览往往能引起广泛话题传播,从媒体报道到社交平台分享,都使得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内被关注和讨论。某种意义上,他的作品让文化遗产从沉睡的文物转变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不仅实现文化遗产的当代新生,更在不断加深公众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以设计为笔,以技术为器,谱写现代文化自信

一个天才的灵感,或许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作品。但唯有一个可以被复制、被传承的强大体系,才能真正推动一个行业的进步。史云汉的贡献,便远不止于项目本身,更在于他将自己的设计哲学,沉淀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与商业体系。作为北京博悟公司武汉设计院的核心领导者,在史云汉的引领下,文化遗产类的展陈作品已成为了设计院的“拿手好戏”,更吸引了诸多其他类型的展陈设计项目,支撑着设计院从零起步,成长为华中地区高端展陈市场的核心力量,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依旧实现了连续的逆势扩张。

秉持着“先进的文化理念需要高效的工具来实现”这一信条,史云汉在繁忙的业务与设计工作之余,更扮演了技术开拓者的角色。他主导研发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展陈工具,包括《博华天工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系统V1.0》等。这套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工具,不仅增强了团队内部工作与沟通效率,更为展陈设计中的诸多环节加快进程、减少成本,成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设计工具。这不仅印证了其独创技术的巨大市场价值,更标志着他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了从理念到工具、再到市场标准的完整闭环。

从原创的设计哲学,到前沿的技术创新,再到卓越的商业领导力,史云汉已经成为了一位“文化传承生态”的构建者。他所构建的,远不止于一个个令人赞叹的展览空间,而是一个既能够让古老文明与当代社会深度对话的文化传承新生态,又能够重塑民族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国民教育场景。

(曾亮)

 

标签:

猜你喜欢

奢游国际创始人Sunny赴泰国实地考察,深度体验东南亚奢华酒店
赵仲霖: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先锋
Aginode安捷诺综合布线方案为天津空客航空制造场景打造高可靠的网络连接
为爱接力,陆家嘴国泰人寿再赴徐州开展“添砖加瓦”公益活动
突来的“注目”——一位甲亢患者的眼疾诊疗历程
聚焦细胞新纪元,启航国际新航道 | 赛奥金集团战略研讨会圆满举行
潍坊“妈妈岗”赋能行动铺就妇女灵活就业新路径
iMini AI上线电商专题页面:以智能技术重构电商内容生产链路
专家解读新能源电池路线:三元锂与磷酸铁锂需并行发展
浦江之畔咖香萦绕,咖博士Castle全自动咖啡机助阵2025PCA上海站
幻梦星夜 心灵绮旅 CPB肌肤之钥「星夜幻梦绮旅」循光启程
中佳亮相湾区知交会 解码知产服务新矩阵
广州华医中医医院多年诊疗经验,打造男科健康优质品牌
2025世界YBLN青岛城市论坛盛大闭幕,多方对话共绘合作新图景
2025 LINK服装创新大会圆满闭幕
「瑞雪闪耀」北京上演,瑞士国家旅游局2025冬季路演引爆中国雪友圈
解冻曙光—SOD1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援助项目中期总结会在北京召开
戴口罩也能不闷不捂!流感季打工人清新呼吸的小妙招
亲子携手,师生同行!青岛宁德路小学2025—2026学年“向阳奔跑”秋季趣味运动会圆满落幕
国韵锦绣,一鹭长红:周大生X国家宝藏云锦主题快闪店首展启幕
得一微荣获2025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国产存力芯片支撑汽车智能升级
广州华医中医医院怎么样?实力守护男性健康,诊疗效果获认可
《盗龄医生健康整体解决方案》解读
「抖音心动大牌日」联合头部车企大放价!
H3N2流感病毒来袭,如何照顾好家中脆弱的TA?
千人音浪席卷江山!2025“来江山抢歌歌”总决赛圆满落幕
厦门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经营发展势头稳健向好 中期分红现金分红率超30%
“懂”企服务纪 |“自贸全链帮”护企业迎来3次转机!
好运“碰”出来!NFC碰一碰借充电宝,最高立减10元,天天有惊喜!
2025年国产ERP发展趋势解析:金蝶云星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