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新时代背景下,群众需求更趋多元,工作场景不断拓展,党员干部唯有以真心换民心、以实干解民忧,方能让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永葆生机。
怀敬民之心,筑牢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原点。然而现实中,少数干部存在“隔着玻璃看群众”的疏离感,把“打卡式走访”当作风绩,将“会议室汇报”等同于调研,本质上是丢掉了群众观点、站歪了群众立场。真正的群众路线,始于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认同。党员干部当以“小学生”的姿态拜群众为师,像河南“蹭饭书记”董桂林那样,放下架子走进灶台边,在饭桌上听真话、知实情,从柴米油盐的琐事中读懂群众期盼,让“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铸入灵魂。
行惠民之举,回应群众关切。群众路线不是抽象口号,而要体现在解决急难愁盼的具体行动中。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党员干部要善做“绣花功夫”,既要聚焦“医教水住行”等民生大事,也要关注老旧小区改造、快递代收点建设等细微诉求;既要用好数字技术让“民呼”一键直达,也要迈开双脚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以“小切口”推动解决“一类事”,让群众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兴务实之风,永葆血肉联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既要传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更要创新方式方法。群众路线没有固定模式,关键在“真”与“实”:决策前多开“院坝议事会”,让群众参与方案设计;工作中常算“民心账本”,把群众评价作为标尺;整改时杜绝“纸面落实”,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唯有如此,才能清除“形式主义”积弊,让干群关系如鱼水般交融。
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一头连着党的初心使命,一头系着群众的幸福安康。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让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