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始终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在当代社会持续发挥着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在济南扁圣中医馆,有一位医者以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默默践行着中医人的初心与使命——他就是陈风何大夫。我们再次走进这家充满药香与温情的医馆,与陈大夫展开一场关于医道、临床与传承的深度对话。
问:陈风何大夫您好,不少读者想更了解您,能否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从医经历与核心诊疗理念?
陈风何:大家好,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四十余年。早年先后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中心、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等专业机构坐诊,积累了大量疑难病例诊疗经验;后来受邀加入扁圣中医馆,至今仍扎根临床一线,从未脱离过患者与诊疗实践。
说到核心诊疗理念,其实就是“守正创新、实效为先”。一方面以中医“四诊八纲”为根本,同时融入现代体格体质检查,通过缜密的诊察来精准推断病机、鉴别诊断;另一方面践行“百病生于气”的理念,用药不拘泥于单一思路,会把经方的根基、时方的灵活、验方的特色融合起来,还会参照现代药理研究确保安全,最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结果和体质差异,灵活调配扶正与祛邪的治法,始终以实实在在的疗效为目标。
问:从医四十年,有没有哪个病例让您觉得“中医的潜力远超想象”?
陈风何:确实有一个病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曾有一位深受"顽固性失眠"困扰的患者,长期依赖西药却效果不彰,自述“彻夜难眠,白天头晕脑胀,几近撑不住”。我细致辨证,发现其并非单纯失眠,而是“心肾不交、气阴两虚”,还夹杂焦虑引发的“气郁”。遂以“交泰丸”调心肾,辅以益气养阴及两味疏肝轻药。患者坚持调理后,不仅失眠痊愈,焦虑也减轻,还介绍了不少病友。这个案例让我确信,只要辨证精准,再难的病中医也能找到突破口。
问: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医,但也有“急功近利”的误区,您对年轻患者有什么建议?
陈风何:现在年轻人愿意试中医,是好事,但确实有误区,比如希望“吃几副药就好”。中医调理讲究“循序渐进”,就像种地,得慢慢松土、施肥,庄稼才能长好,身体调理也一样。比如年轻人常有的“亚健康”,像脱发、疲劳,多是长期熬夜、压力大导致的“气血失调”,不是一两副药能解决的,得配合作息、情绪调整。我常跟年轻患者说,别把中医当“急救药”,要当“养生方”,坚持下来才能看到效果。接下来我也想在扁圣中医馆做些科普,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中医知识,让他们真正懂中医、信中医。
问:作为扁圣中医馆的坐诊专家,您如何看待这家医馆的理念与发展?
陈风何:我选择在扁圣中医馆坐诊,正是因为彼此理念的高度契合——我们都坚守传统医道。这里真正体现了中医的"守正"精神:在药材上严格把关,坚持选用道地药材,每批都经专业药师检验,确保"药真效实";在诊疗上实行"因证施治、一人一方",在这里我能花20分钟跟患者聊病情,不用赶时间,能把辨证做细、把用药做准。更难得的是,扁圣中医馆积极响应国家网诊政策,让中医突破地域限制,更好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我期待与扁圣中医馆一起,将"有温度的中医"传递给更多人,让中医药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