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人不应被‘重业绩轻家庭’的偏见定义。” 英和集团创始人刘长英的这句心声,源于她 2003 年创办夫妻店时的切身感悟 —— 彼时美业 “早出晚归、节假日无休” 的工作常态,让多数从业者陷入 “顾店失家” 的困境。基于这份初心,英和将 “幸福家庭” 锚定为企业文化核心,从早期夫妻店的 “家人式关怀” 逐步升级为覆盖制度保障、情感连接、成长共生的系统化体系,用可感知的温暖实践击碎行业惯性偏见。
在制度设计上,英和精准破解美业人 “家庭事业难平衡” 的核心痛点。针对美业 “早晚班轮值、周末无休” 的工作特性,集团推行 “动态弹性排班制”:员工可根据家庭需求提前提交排班申请,如需接送孩子上下学可申请 “早送晚到” 或 “晚送早到” 的错峰班,家中有老人就医可申请临时调休且不影响全勤考核;为避免 “突发家事难兼顾” 的尴尬,还建立 “同事互助代班机制”,由总部统一调配工时,保障员工家庭事务与门店运营双稳定。更具温度的是 “家庭关爱基金” 的落地:除常规的父母年度体检补贴、子女升学阶梯式奖励外,还涵盖 “三大专项支持”—— 员工父母生日可申领定制慰问礼包、子女寒暑假可享受合作机构托管补贴、夫妻双方均为员工的家庭可优先获得年度 “家庭旅游基金”,将对员工的关怀从个人延伸至家庭全场景。
文化的渗透更依赖于具象化的情感实践,让 “家的温度” 可触摸、可参与。每月固定的 “亲子开放日” 早已超越 “孩子走进门店” 的表层形式:门店会提前布置 “亲子互动区”,准备安全的护肤小工具与仿真产品,让孩子在美护师指导下体验 “给父母擦护手霜”“包装小护肤品”
等简易环节,还会安排 “父母工作讲解会”,用漫画视频拆解美业服务流程,帮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价值与不易。而每年春节前的 “夫妻同心” 年会,更是英和文化的标志性场景:除家庭故事分享外,还设置 “家属表彰环节”,为 “年度支持员工工作家属” 颁发荣誉证书与定制礼品,甚至邀请员工子女担任 “小小颁奖嘉宾”;2023 年年会更创新推出 “家庭心愿墙”,员工与家属共同写下年度心愿,集团从中筛选典型心愿提供助力,如为异地员工家庭承担春节返乡路费、为有升学需求的员工子女对接教育咨询资源。
这些温暖实践最终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效与正向循环。数据显示,英和员工平均在职时间达 7 年以上,较行业 1.5 年的平均水平高出近 4 倍;已婚员工家庭矛盾投诉率不足 5%,远低于美业 20% 以上的平均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 “回流效应”:近三年来,产后回归的女员工占比达 82%,不少员工表示 “集团的弹性制度和家庭关怀,让我们不用在带娃和工作间做选择”。而员工的归属感直接驱动服务品质升级:美护师会主动记住客户的家庭纪念日并送上小份护肤伴手礼,甚至在服务中分享自己的 “家庭平衡小技巧”,这种带着真诚温度的服务,让集团客户满意度常年稳定在 90% 以上,老客户转介绍占比达 65%,真正形成 “文化落地 — 员工舒心 — 服务用心 — 客户放心 — 口碑升温” 的良性闭环。
“美业的竞争终是人的竞争,让员工活成‘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样子,就是对行业偏见最有力的反驳。” 刘长英的理念,正通过英和的幸福文化持续落地 —— 这里不仅是美业服务的场所,更是员工与家庭共同成长的港湾,为浮躁的美业市场注入了温暖的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