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瓜果满枝,之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金融之笔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辖内机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出一系列特色普惠金融服务,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共富供销”浇灌九产融合之花
衢州开化农合联是开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组建的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组织,农合联成员单位包括开化辖区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400余家涉农经营主体,主要涉及茶产业、果蔬产业、粮油产业、民宿产业、山茶油产业、清水鱼产业、小吃产业、中草药产业和中蜂产业等九个产业。
九产融合旺盛的融资需求,为进一步夯实涉农金融服务质效,中国银行开化支行自2024年开始积极走访开化农合联寻找合作契机。在开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牵头下,行于2024年12月与开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签署“供富贷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共富供销”的主题,共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银行精准聚焦农业主体“融资贵”的痛点,通过深入走访与产业调研,创新推出农合联“供富贷”,切实降低农业主体融资成本,有效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截至已为开化农合联13家成员单位注入金融活水2286万元,助力产业链延伸与农民共富增收,结出产业融合的丰硕果实。
“银政合作”筑基美丽乡村建设
金华武义县白洋街道位于县城东北部,是明招文化的发源地、武义最早期红军战斗根据地和后陈经验策源地。近年来,为探索共富新路径、有效激发共富动能,白洋街道加强银政合作,助力推动街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全面繁荣。
中国银行武义支行深度融入“千万工程”战略,自2022年起先后与白洋街道及后陈村等11个乡村签署共同富裕金融战略协议,充分发挥中行“一揽子”金融优势,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入村镇建设,助力白洋街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2025年年初,向后陈村投放2000万元信贷资金,精准支持后陈村服务业大楼、旧村改造等项目建设,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宜居宜业基础。不仅如此,行依托“美丽乡村智慧平台系统”,创新打造后陈村“邻e家”智慧服务平台,系统化地将“数字门牌、村务张榜、积分换购”等应用场景融于一体,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贴心和便利,极大推动了村务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公开化,显著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与村民生活便利度,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画卷。
“金融活水”纾解茶香融资之渴
余杭区径山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部,其辖区内两张金名片:一是径山寺,二是径山茶。两者结合衍生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禅茶”之源。径山茶起源于唐代,于宋代鼎盛,现为浙江省十大名茶。其制作技艺与“径山茶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中日茶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径山茶宴作为传统礼仪,兼具禅意与仪式感,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2022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聚焦千年传承的“径山茶”国家级非遗产业,中国银行余杭支行组建党员突击队主动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径山茶这一地域特色经济领域。自2022年以来,行已陆续与余杭区径山茶行业协会1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并且延伸至区域内其余茶叶加工企业以及专业经济合作社,依托“和美乡村贷”“杭市贷”等特色普惠产品,为整体径山茶产业链客群提供信贷支持超3000万元。精准把握茶产业季节性脉搏,在采茶旺季为径山茶炒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营主体投放200万元信用贷款;次年采茶季又及时增额90万元并配套无还本续贷服务,有效化解合作社原料收购、工资支付等季节性资金压力,护航产业增效、茶农增收,让非遗茶香在金融助力下历久弥新。
“农光互补”点亮绿色共富之路
华能泰顺“未来之光”光伏共富产业项目位于温州市泰顺县,计划在泰顺县西旸镇等地建设交流侧容量120.32MW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采用“光伏+生态”模式,在光伏组件下部闲置空间种植红豆杉等作物,新建红豆杉产业加工园,提取紫杉醇,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将绿色新能源和绿色新种源有机结合,科技与农业发展高效融合。
中国银行温州分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为华能泰顺“未来之光”光伏共富产业项目批复3.2亿元信用总量。通过支持光伏发电改善当地电源结构,缓解当地电力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当地村集体与农户双增收,打造了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与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沃土,以创新服务破解发展难题,从传统农业到新能源产业,从个体农户到整村授信,全面展现了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力量。在农民的喜悦中,该行将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深化服务模式,为浙江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贡献坚实的中行力量。(郑铁姗、苏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