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注意力不集中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与学校的难题。相关数据显示,约30%的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涣散问题,这不仅影响学业表现,更可能对其长期学习习惯和心理发展产生潜在影响。
小南是一名初一学生,近一年来,他的学习状态让家长和老师忧心忡忡。课堂上,小南总是走神,老师讲课不到十分钟,他就会开始东张西望,手里不自觉地摆弄笔、橡皮等文具,跟旁边同学小声说话,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课后做作业时,情况更加糟糕,原本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常常要拖到两三个小时,中途会频繁起身喝水、上厕所,或者被窗外的声音吸引,专注度极低。
小南的成绩因此一落千丈,从班级中游跌至倒数,他自己也越来越“摆烂”,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家长焦急万分,带他来到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姚陈代主任。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首先对小南进行了专业的注意力评估,发现他的主动注意力严重不足,且存在一定的冲动控制问题。针对小南的情况,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与一对一康复训练相结合:
1.药物治疗: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从生理层面帮助小南提升注意力稳定性和自控能力。同时,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根据小南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种类。
2.物理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通过特定频率的磁脉冲刺激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改善大脑的神经兴奋性和可塑性,帮助提升小南的注意力水平;同时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脑电活动信号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或听觉反馈,让小南实时了解自己的大脑状态,学习自主调节大脑的注意力相关神经活动。
3.一对一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定制训练计划。如:舒尔特方格和听觉训练提升注意力。从5×5方格起步,要求小南限时按序找出数字,逐步增加难度;安排听短文后回答问题,锻炼听觉专注。
同时,加入前庭功能训练,如平衡木行走、旋转练习;配合精细动作训练,增强手脑协调能力。康复师还会结合心理疏导,帮助小南缓解学习压力,指导家长和老师采用鼓励式教育,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经过一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小南的注意力有了显著改善。课堂上,他能够专注地听老讲课,不再随意分心、与同学讲话;课后做作业时,能集中精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途很少起身或被外界干扰。小南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重新找回了自信,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参与班级活动。
很多家长会有疑问:“孩子能看2小时动画片,怎么说注意力不好呢?” 这其实是混淆了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主要是被动注意力在起作用 —— 动画片色彩鲜艳、情节跳跃、声音丰富,这些新颖、强烈的外界刺激,能轻松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无需付出意志努力就能自然沉浸其中。但这种被动注意力在学习场景中作用有限。
学习需要的是主动注意力,也就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力。就像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不仅要明确学习目的,还要克服外界干扰和内心的惰性。有些孩子虽然能长时间看动画片,却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超过10分钟,正是因为主动注意力薄弱,难以对学习任务保持专注。
(一)主动注意力
主动注意力又称有意注意力,是在后天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主动注意力的发展与个体的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意志力越强、自我控制能力越好的人,主动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同时,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也能更轻松地维持主动注意力。此外,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提升主动注意力水平。
(二)被动注意力
被动注意力又称无意注意力,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自然产生的注意力。它往往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比如新颖、奇特、鲜艳、强烈的刺激,容易吸引人们的被动注意力。例如,当人们在马路上行走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会不由自主地转头去看;在阅读书籍时,窗外飞过一只色彩斑斓的小鸟,会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小鸟,这些都是被动注意力的表现。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提醒,家长和老师需密切关注孩子注意力表现,一旦发现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频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做事拖沓等情况,务必及时重视。切忌盲目指责,避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以免加重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评估,明确原因与程度,尽早开展科学干预。同时,营造安静有序环境、培养良好习惯、采用科学教育方式,多管齐下助力孩子提升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