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尊敬的金融消费者:
金秋九月,我们为您送上一份“金融消费安全双保险指南”,助您守护您的财富与权益。
第一重保险:看懂“适当性”,不做“冒险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施行,但其核心精神——“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早已是我们为您提供服务的基本准则。了解它,能让您的每一笔投资都更安心、更明白!
(一)什么是“适当性管理”?—— 您的“金融防护服”
简单来说,“适当性管理” 就像为您量身定制一套“金融防护服”。金融机构需要:
1.了解产品:将产品风险分级(通常分R1-R5五级,风险依次升高)。
2.了解您:全面评估您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3.精准匹配:确保推荐的产品与您的风险偏好“门当户对”,防止“小马拉大车”。
这不仅是规则,更是对您财富安全的负责。
(二)给特殊群体的特别关爱—— 更暖心的守护
致老年朋友:我们为您提供更耐心的服务。购买高风险产品时,我们会给予更充分的考虑时间,提供更清晰的风险提示,线上线下流程都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致青少年朋友:我们严格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任何投资型产品,保护您的家庭财产安全。
(三)给您的小建议—— 做聪明的金融消费者
1.如实告知:请像对待医生一样,如实告知您的财务状况和投资需求。
2.看清标签:购买前,看清产品的风险等级(R1-R5),就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一样重要。
3.拒绝代操作:切勿让他人代您进行风险测评或签署任何文件。
4.理性决策:警惕“保本高收益”的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
规则是冰冷的,但服务是有温度的。适当性管理这套“组合拳”,目的不是限制您购买,而是帮助您避开不适合自己的风险,真正实现“买对的产品,享安心的服务”。
第二重保险:保险欺诈——这些红线碰不得!
保险是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减震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保险欺诈手段不断翻新,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AI换脸伪造事故、串通医疗机构虚开证明、重复投保骗保等新型欺诈行为频发,不仅破坏了保险市场秩序,更让行为人面临法律严惩。
(一)警惕这些新型欺诈手段
·技术欺诈:利用AI换脸、视频合成等技术伪造交通事故现场、医疗证明等材料,企图以假乱真骗取保险金。
·医疗证明欺诈: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串通,虚开重大疾病诊断证明、伪造医疗记录,骗取高额保险金。
·团伙作案欺诈:形成职业化诈骗团伙,有组织、有预谋地实施保险诈骗活动。
(二)法律后果严重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保险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应予立案追诉。保险诈骗罪根据数额和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024年4月至11月,公安部开展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期间,共立案查处保险诈骗犯罪案件1400余起,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300余个,涉案金额高达15亿余元。(数据来源:中国警察网)
(三)华泰财险温馨提示
·树立正确保险观念:保险是风险保障工具,不是盈利手段。请正确认识保险功能,理性投保。
·珍惜个人信用记录:保险欺诈行为将被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影响今后的保险购买、贷款申请等。
·了解法律后果:保险诈骗构成犯罪的,将会承担刑事责任,影响一生。
共建诚信社会:发现保险欺诈行为,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或保险公司举报。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让保险真正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华泰财险贵州省分公司始终坚守原则,与您一同守护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