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官方客服”诈骗,守住“验证码”底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决策部署,不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进一步提升广大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自2025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围绕“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开展一系列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旨在通过近年来手段越来越隐蔽、迷惑性越来越强的案例宣讲,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防范诈骗能力。
近期,一位家住浦东新区、年近八旬的王奶奶接到了一通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电话。在通话中,对方准确报出了她的姓名、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并严肃告知她账户出现异常交易,需立即提供短信验证码进行“安全验证”。年迈的王奶奶一听账户有问题,顿时慌了神,六神无主,由于“银行客服”百般强调时间紧迫,王奶奶在未加核实的情况下便将刚刚收到的验证码全数告知对方。没想到短短几分钟后,她收到银行发来的转账短信——卡内辛苦攒下的3万元养老钱已被全部转走。
“我当时完全被吓懵了,”王奶奶事后回忆说,“对方说得有板有眼,还说如果不立即配合,账户就会被冻结。”在恐慌中,王奶奶连续提供了多条验证码。挂断电话后不久,她收到银行短信提示:账户内的3万元养老钱已被全部转走。
王奶奶的遭遇再次让金融诈骗的警钟敲响。在这起典型的“客服诈骗”案件中,骗子利用改号软件伪装成银行官方电话,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制造恐慌情绪,最终诱骗受害人交出关键的验证码。
值得市民引起警惕的是,王奶奶的遭遇并非个例。类似诈骗案件近年来持续高发,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电子支付流程不熟悉、容易轻信所谓“权威机构”的心理,通过技术手段伪装成银行、公安、社保等单位实施诈骗。一旦受害人透露验证码,账户资金便瞬间被转移。
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索要验证码的行为都极有可能是诈骗。银行或公安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要求提供验证码、密码或进行转账操作。
在这个“金融教育宣传周”里,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出友情提示——手机支付别大意,验证码是“命根子”!具体防范广大市民可牢记三点:
一、银行、警方不会索要验证码、密码!
二、陌生链接不点击,免费礼品不领取。
三、子女可帮老人设置手机支付限额,开通短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