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释放出“一严到底”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的鲜明信号。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对层层陪同、迎来送往等问题,仍会抛出“以前都这样”的托词。如此辩解,实则是思想懈怠的遮羞布、责任缺失的挡箭牌,必须坚决摒弃。
动辄“以前都这样”,归根结底是懒政怠政的一种表现。有的干部一谈工作就是“以前都这样”,不去做调查走访,不进行深入分析,当然会觉得这是最省心省力的办法,不用动脑子,即便出现错误和纰漏,也可以拿“以前都这样”说辞来为自己开脱
常把“以前”挂嘴边,其实是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表现。这些干部习惯躲在“以前”的“安全区”里,用惯例代替思考,以经验掩盖创新,当面对疑难复杂问题时,他们不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是用“以前这样办”来规避自己的责任,或者用“以前没有先例”作为推诿的借口。
把“以前都这样”视作理所当然的,把“以前这样办”充当“挡箭牌”,以为只要用“老规矩”“老办法”做,就是合情合规合法,殊不知就是对自身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置若罔闻,不去求证就想当然自己给自己系上了“安全带”。事实上,这些“都这样”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与群众的期待格格不入。
从以往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有的干部就是因为沿袭“以前都这样”的旧习气而栽了跟头。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担当作为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干部必须摒弃“以前”思维的束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改革发展的大潮中。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干工作就不能一成不变。唯有打破“以前都这样”的思维定势,敢拼敢闯敢创新,才能让思路跟上新节奏、方法适配新需求,在问题与挑战面前始终拥有破局解题的主动,切记莫把“以前都这样”充当“安全带”!
(文/张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