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庄稼油,按时灌溉保丰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灌排工程体系逐步完善,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在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灌连夏灌,引水、供水、排水一体化调度,黄河水浇出“大粮仓”。在陕西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卫星遥感、无人机紧盯墒情变化,泵站机组全力提水,抗旱保供水。(7月1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是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社会的行动准则。它提醒我们:成功不仅依赖执行力,更取决于前期准备的周密程度。古代许多战争,都是围着粮草运转,三国里常常看到粮草、缺粮的字眼,还有曹操要借粮官的人头,以及踩踏了麦子,要割自己头发的典故,无一不在诉说“粮食可以安天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占有粮食超过了500公斤,这个数字超过了公认的国际粮食安全线400公斤,这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永远是真理。
解决国家粮食安全,一是要藏粮于地,二是要藏粮于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农业灌溉看水利基础设施,小水利连上大水网。目前,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这张“水网”把我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牢牢兜住,同时也把14亿人的“饭碗”拖得稳稳的,这是国家给的安全感!
“小小米粒”饱含“大大民生”。有收无收全在水,党和政府办要做大做强这张“水网”,让汩汩清水蓄得足、引得出、流得畅,让广袤耕地“喝”上水、“喝”饱水、“喝”好水,让亿万老百姓将自己的中国碗盛满中国饭!尤其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此时粮食安全更加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看紧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让国人心中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文/张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