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在热闹的社区街巷,总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或许正在调解邻里纠纷,或许在走访困难群众,或许在宣传惠民政策。他们就是基层工作者,如同穿针引线的"绣花人",用耐心与细致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基层工作看似平凡,却承载着不平凡的使命;看似琐碎,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
基层工作者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守护者。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都需要基层工作者用心用情去推动。记得去年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时,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老人不理解政策,有些务工人员觉得没必要参保。我和同事们一户户走访,用方言土语讲解政策,帮他们算清健康账、经济账。当看到张大伯拿着医保卡顺利报销了医药费,当听到李阿姨说"多亏你们反复提醒,这次住院省了不少钱"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欣慰。基层工作者就是要做政策的"翻译官"和"推销员",让好政策真正惠及百姓。
基层工作者更是民情民意的"晴雨表"。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王庄村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整修;发现社区老人就餐不便,很快建起了"幸福食堂";接到群众反映办证流程复杂,马上优化了办事程序。这些看似小事,却是群众心中的大事。基层工作者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真正走进群众,才能知道他们盼什么、急什么、忧什么,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新时代对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既要保持"铁脚板"的优良传统,又要学会运用"云平台"等现代手段。现在,我们建立了网格微信群,开发了"智慧社区"小程序,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反映问题、查询信息。但技术再先进,也不能代替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在数字化浪潮中,我们依然坚持每月"民情走访日"制度,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既跑好"云端"又走实"地面",让服务更智能也更温暖。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工作者是基石中的"钢钉"。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了改变乡村面貌、提升群众福祉的强大力量。每当看到村庄更美了、群众笑容更多了,我们就更加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以"绣花"功夫做好基层工作,一针一线织就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郑乃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