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现自己看手机后抬头看远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或者阅读一段时间就感觉眼睛酸胀、视物重影?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眼睛的“调焦系统”——调节功能出现了异常。
作为视觉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节功能的正常运作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用眼舒适度和视力健康。 正常情况下,眼睛通过睫状肌和晶状体的协同工作完成“调焦”。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以增强屈光力;看远处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恢复扁平状态。这种动态调节能力让我们能够自如地切换远近视物。
*图片为Ai生成
然而,现代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的用眼习惯,正不断挑战着眼睛的调节极限。 调节功能异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调节不足、调节过度和调节灵敏度下降。调节不足常见于青少年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人群,表现为看近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调节过度则多发于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症状包括眼痛、头晕、看远恢复时间延长;而调节灵敏度下降时,远近切换视物模糊的时间会超过3秒,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长期的调节功能异常不仅会引发视疲劳,还可能导致近视度数加深、双眼视功能受损等问题。特别是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调节功能异常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调节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用眼舒适度,延缓近视发展。
预防和改善调节功能异常,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眺望20英尺(约6米)外20秒;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和充足的照明环境;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此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调节功能训练,如使用反转拍、聚散球等工具,也能有效锻炼眼部肌肉,提升调节能力。
眼睛的调节功能就像一台精密仪器,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当出现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到专业眼科机构进行视功能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护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