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干家实践队深入新都区马超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浸润+环境共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打造社区图书角、举办亲子读书会、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八名青年学子以文化为纽带,以共建为抓手,探索出一条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一、文化浸润:构建社区精神共同体
在马超社区的菜市书屋里,实践队搭建起“流动图书角”,精选涵盖党史教育、乡村振兴、亲子阅读等主题的300余册书籍,构建起“15分钟阅读圈”。成员们创新推出故事接龙、角色扮演等互动阅读模式,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以前孙子放学只知道玩手机,现在天天催我来菜市书屋听故事。”65岁的张奶奶翻着孙子制作的阅读存折笑道。在亲子阅读环节,志愿者们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经典绘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平时孩子总是沉迷于电子产品,很少主动看书,这次活动让孩子爱上了阅读,还增进了我们亲子之间的感情,非常有意义。”
二、环境共建: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
针对社区背街小巷卫生死角问题,实践队发起“清洁家园”行动,青年实干家们手持扫帚、铁锹等清洁工具,对社区的街道、绿化带、公共设施等进行了全面清扫。他们不怕脏、不怕累,认真清理每一处卫生死角,将堆积的垃圾、杂物一一清除。在清扫过程中,实践队还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呼吁大家共同爱护社区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许多居民深受感染,纷纷拿起工具加入到清扫队伍中,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三、成果转化: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扎根
此次阅读和清扫活动,是青年实干家们探索文化浸润与共建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阅读活动,以文化人,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借助环境清扫活动,凝聚人心,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基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浸润和共建赋能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实践队成员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建设和谐美丽的社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马超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展现了青年实干家们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风貌。相信在青年力量的持续助力下,基层治理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供稿人:文雯、梁颜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