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改变“视界” |广东省医学会第四次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学学术会成功举办

2025-06-24 16:25:43     来源:

近日,在湖光山色的东莞松山湖畔,迎来了一场广东省的眼科学术盛会——广东省医学会第四次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学学术会议暨大湾区人工智能赋能眼视光与近视防控论坛在此举行。全国眼科大咖与人工智能专家共聚一堂,就“AI改变视界”这一主题进行了前沿分享与热烈探讨。

此次大会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学分会承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普瑞星耀眼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眼视光学系协办。

学术会现场:百余名眼科专家齐聚一堂共话AI新命题

开幕式上,广东省医学会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学分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教授、深圳普瑞星耀眼科医院院长钟敬祥教授致辞,拉开这场盛会帷幕。他表示,国内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23年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52.7%,81%高中生近视,人工智能作为全新的科技革命,通过推动眼科与人工智能结合,有望破解近视防控困境。

广东省医学会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学分会顾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主任葛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近视防控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人工智能将是解决问题的创新之道,他坚信在“有钱、有人、有想法、有政策”的大湾区会有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医学会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学分会顾问苏国辉现场远程连线致辞,他表示,近视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神经科学研究为近视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AI也成为近视防控的重要的技术力量,相信通过神经科学家、眼科医生、人工智能专家共同努力,能够为近视防控带来新思路与方向。

学术交流:拥抱AI 赋能眼科近视防控新局面

学术交流环节,来自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同仁医院、香港理工大学眼视光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机构的多位眼科大咖和人工智能专家先后登场,进行精彩纷呈的学术分享。

葛坚教授介绍第十九届世界近视大会上一些有启发的近视研究新进展及防控理念。他表示,近视首先是科学问题,然后才是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近视发展是视网膜的闭环,与大脑无关,而且已经发现了近视以及高度近视的多个基因点,对于近视防控有积极意义。

他介绍,国外研究表明不同近视防控手段的效果,阿托品(高、中、低浓度)>户外活动>离焦镜片;温州医科大学6随访研究发现,离焦镜片6年可减少近视增长200度,减少眼轴增长0.73mm,这个近视防控效果非常显著。在近视防控理念上,国外主张“预防为主、尽早发现、控制发展”,这与中医“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理念异曲同工,同时需要学校、家长、医生(包括验光师)共同努力。

中山眼科中心卓业鸿教授分享《人工智能赋能眼视光与近视防控新模式的探索》,AI可用于近视“筛查——预防——机制——控制”的整个链条。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用于近视筛查上,18秒可完成一个孩子的检查,效率较高,数据准确性也高;此外,其团队还开发了高度近视预测小程序,以及用于诊断早期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小程序;他还特别肯定了深圳南山区的近视防控行为检测设备,使用AI实时测量光照强度以收集户外光照时间。

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何明光教授阐释《生成式人工智能:从算法到临床应用》,介绍其团队如何利用AI,将眼底彩照生成荧光造影眼底血管图,其结果非常接近真实造影。人工智能生成的数据可以使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等眼底病人避免做荧光造影,而且还可预测新生血管的生成。

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王悦叶介绍《WHOeyes:基于智能手机的学校筛查新概念》,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免费手机APP可帮助人们自测近视力(距离40cm)+远视力(距离2m),从而简单判断其屈光状态。若近视力=远视力,则为正视;近视力>远视力,则为近视;远视力>近视力,则为远视。通过真实世界的验证,APP的检测近视结果准确率大于85%。由于使用十分方便,此APP非常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眼健康意识。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良教授讲授《人工智能赋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图像诊断》,详细介绍医用图像跨模态转换的数据处理全过程,其中有一项便是广角眼底彩照转化为广角眼底血管造影图,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效、安全诊断。

深圳市眼科医院崔冬梅教授展望《人工智能在眼视光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可应用于近视的筛查、预防、管理、预测、验光、视觉训练、辅助诊断及个性化干预建议以及近视手术个性化设计。

广东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系岑令平教授带来《眼底病智能检测开发与应用》,其团队将常见眼底病与病变特征结合,创新性开发出全眼底病检测的智能系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袁春教授介绍《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与类人脑模型的研究进展》,通俗讲解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的底层逻辑,及其在人脑视觉处理上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常务副院长袁进教授线上解析角膜神经与干眼的关系,从角膜神经形态切入分析干眼的体征与症状。他表示,有些患者干眼程度(客观检查结果)很严重,但自我感觉还好,是因为角膜神经受损;而有的患者干眼程度很轻却感觉很不舒服,可能是因为角膜神经瘤导致的神经痛。

暨南大学眼科研究所陈建苏教授介绍其团队在眼视觉类器官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外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应用。她表示,人类创造+专业知识+AI=生物医学智能体,人工智能时代,医生需要掌握AI技术。

厦门大学医学院刘祖国教授线上分享《人工智能在干眼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介绍AI在角膜神经的量化分析、睑板腺与眼睑评估、干眼的分级与分型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手机移动端的AI模型“智眼守护”的使用。

中山眼科中心余克明教授带来《ICL二次手术原因分析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他表示屈光手术前的圆锥角膜排查、ICL晶体尺寸的选择、全飞秒的Nomogram都是人工智能在屈光手术领域的应用。

普瑞眼科专家:充分运用AI技术将眼科诊疗推向个性化

在屈光手术方面,广州普瑞眼科医院沙翔垠教授阐述《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SMILE pro的优势》,其优势不仅在超快的激光扫描速度——10秒以内,而且内置中心定位、眼球旋转跟踪两大智能系统,让手术更安全、更精准,术后视觉质量更好。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教授、深圳普瑞星耀眼科医院院长钟敬祥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方案优化设计》。钟教授谈到,白内障已经从防盲时代进入屈光性时代,无论在生物测量技术、人工晶体计算、术中导航系统以及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等几个方面,人工智能都发挥的极其重要作用。

钟教授谈到,人工智能时代,AI将为眼视光与近视防控领域强大赋能,从筛查、诊断、治疗、慢病管理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此次大会不仅是一次学习交流、智慧碰撞的机会,也为眼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满满新活力,眼科医生将积极拥抱AI技术,将眼科医学推向一个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的时代。”

标签:

猜你喜欢

稳步攀升,雅阁酒店集团上榜“中国饭店集团60强” 第26名
阳泉市富硒“土特产”亮相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
抢先体验“无人家务”! 卡萨帝第二届会员嘉年华启动
618空调三强大战落幕,海尔线上增80%领跑
“城市景区+”点燃全新营销模式!武当山上,共聚2025巨量引擎城市生态大会!
中国智造点亮利雅得:航旅小U启航沙特世博新征程
“苏超”不过瘾?一场全新大赛在常州开赛
花王(中国)“洗手教室”迎来五周年:用双手守护童年健康
晶康宇医疗科技:专注呼吸健康与ICU领域12年,全力守护生命呼吸
宜有乐健康科技:情绪健康管理新势力
近千人同场竞技,超越4项世界纪录 全国跳绳联赛湖南长沙站圆满落幕
来自井冈山的锦旗传递精湛医术重燃光明希望 ——南昌普瑞眼科杨海军院长工作室获患者赞誉
汉朔科技:标准输出+本地化适配"的双轮驱动策略
与好友共探虚拟世界!抖音开启社交互动新体验
中国电建集团四平线路器材有限公司斩获“电力金具十大品牌”“铁附件十大品牌”双项殊荣
四川西蜀电力金具集团有限公司荣膺“电力金具十大品牌”称号
夏至饮冰记:思乐得“乐跃瓶”与“茗玥杯”的沁凉哲学
金典携手京东新品创新中心,以数智重塑高蛋白牛奶新标杆!
无创血流动力学:重症监测的精准化选择策略
海能达四足机器人助力陕煤集团2025年应急救援演练圆满成功
百利好安全月:牢记三不三要 共筑反诈防线
“小太阳”护眼公益计划启动,守护儿童青少年“光明”未来
PRP富血小板血浆在HPV治疗领域的应用
解码高端人居的卫浴奢适基因
以高考之悟,启基层工作新程
奔赴山海的青春答卷:解码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成长方程式
喜报:佐力药业荣获2025中国中药研发实力第27位
熊大爷2025品牌愿景落地,实现年利润30万+门店占比超85%
改进组工作风:以清正底色筑牢组织工作根基
一场社区啤酒节,精酿3600份邻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