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昌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2025年“昌平榜样”选树宣传活动9月月榜名单正式发布。本月揭晓的五位榜样人物,扎根不同领域,以敬业奉献、热心公益的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风貌,为区域发展注入力量。
昌平分局治安支队行业场所管理中队民警张楠,以二十载军旅生活锤炼出的“忠诚”,续写着“以人民为中心”的誓言。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他零差错执行重点勤务60余次。工作中,他秉持“处置快一步,焦虑少一分”的原则,精进专业能力,熟记法律条款,研读300余套案例卷宗,创新“积分制、模块化、综合式”维稳机制,构建“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稳控”处置机制,将风险化解于萌芽。七年来累计处理270余件疑难诉求、550余起矛盾纠纷,收获群众锦旗15面。他常说:“军人腰杆笔直如松,警察要学会为群众蹲下。”他沉心倾听百姓诉求,帮助群众合法维权,妥善化解多起群体矛盾。在一起工人意外身亡的纠纷中,他连续值守15小时,协调多部门搭建沟通平台,最终促成和解。家属紧握他的手说:“有事就找张警官!”将军魂融入警心,张楠以法为纲、以情为络,用行动诠释着“隐形战士”的担当,用真诚托举起万家灯火的安宁。
健达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翁丹玮,自2016年起专注神经生物学研究与AAV基因治疗药物研发,聚焦临床未满足需求,主导多项突破性研发。针对无有效疗法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带领团队开发GA001眼科注射液,采用广谱基因治疗策略,通过AAV载体递送高灵敏度光敏蛋白基因,目前已完成多例临床给药,初步数据显示良好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全球RP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同时,统筹推进GA002项目(针对难治性癫痫),与知名临床中心合作,首例受试者治疗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改善,展现优异临床转化潜力;推进GA008项目(针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完成系统性临床前研究,疗法改善病理性疼痛效果显著,药学工艺已成熟。翁丹玮建立严谨高效的研发体系,推动公司形成覆盖眼科与中枢神经疾病的创新药研发集群,吸引资本关注、带动产业链协同,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为公司带出高素质科研团队,为昌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北京爱农汇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夏国营,立志“以科技赋能农业、以产业带动乡村”。他创立合作社,带领团队从改良土壤做起,采用人工除草、物理防虫等传统技法,实现全部蔬菜有机认证,并建立“一物一码”追溯系统,让每颗菜都带着“身份证”走向市场。四年来累计投入251万元推进智能化改造,水肥一体化系统使养分利用率提升60%以上,每天有近2吨新鲜果蔬从这里发往市区。用“有机种植+智慧农业”将闲置地块打造成140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此外,他还创新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带动12户农户加入有机种植,更有农户年增收超10万元。在他的精心运营下,合作社的农产品形成“线上线下”双循环的销售格局,让“爱农汇”品牌走入千家万户,2024年营业额达500余万元,较成立之初增长12倍。夏国营用科技和坚守改写了传统农业的叙事,为都市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博导师刘月宁以扬琴为媒介,开创了“艺术赋能乡村”的昌平典范。她通过实地探访,抓住仙人洞村地域优势和文化底蕴,将全球首家扬琴家族博物馆落户在仙人洞村,不仅为昌平增添了一座文化地标,更推动了昌平文艺队伍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一直以来,她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领衔200余位各界专家驻馆,在乡村开展系统艺术培训,并成立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仙人洞乡村艺术团与合唱团”和关注自闭症和孤独症群体的“星辰大海艺术团”。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她领衔世界扬琴乐团参演“居庸山月”中秋晚会全球直播、北京现代音乐节等重大演出,带动昌平文化之声传遍世界。与此同时,她积极引进国际艺术资源到昌平交流演出,使十三陵镇成为国际艺术交流的热土。未来,刘月宁将推动博物馆公益艺术活动从昌平全域辐射到世界各地,并以扬琴为纽带,重现丝绸之路的文化盛景,为昌平的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龙观街道居民李增森,作为坚持用宣讲传递力量的“百姓名嘴”,始终秉持“宣讲不是照本宣科,得把‘大道理’变成‘家常话’,让居民听得懂、愿意听、用得上。”这一理念,五年来奔走于基层一线,用三百余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榜样故事深入人心。为准备《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查阅大量史料,反复修改35稿;创作《社区的闲事主任》时,深入挖掘真实案例,让居民听后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2023年至2024年间,李增森创下七个月宣讲47场的记录,足迹遍布三个镇街的近百个社区村庄,有时一天要赶三四场。即便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外孙,他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甚至带着家人一起去宣讲。作为宣讲团组长,他倾力培养新人,整个团队的宣讲水平显著提升,他个人也因为业务能力出众入选北京市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李增森像一束光,以语言为种,以脚步为耕,点亮了无数人内心的火种,让榜样之声在京华大地上久久回荡。
此次发布的五位“昌平榜样”人物,生动诠释了敬业奉献、热心公益的丰富内涵,生动呈现出新时代榜样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特质。随着评选工作的深入推进,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将为昌平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