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28日,“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创新论坛”在杭州举行。大会聚焦整机与场景、灵巧手、传感器、关节模组四大领域,搭建起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吸引了超600位产业链上下游精英参与,覆盖从核心零部件到应用场景的全生态领域。

此次盛会,在线性驱动领域深耕二十五年的“老兵”——捷昌驱动,带来了其面向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力作。没有浮夸的概念渲染,展台上陈列的是机器人实现精准运动的“肌肉”与“关节”:空心杯电机总成、旋转模组、线性执行器,这些核心驱动部件,正悄然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基石。

从线性驱动到机器人“关节”:一场厚积薄发的技术延伸
对于许多行业观察者而言,捷昌驱动并非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一家在电机、传动、电控及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了多年经验的科技集团,其产品早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办公、智能家居、医疗康护、工业、汽车自动化等领域。此次高调亮相人形机器人大会,并非简单的跨界,而是其技术底蕴的顺势延伸。
基于多年在精密传动与控制方面的深刻理解,捷昌驱动成立了专门的机器人执行器事业中心。这意味着,他们将过去在直线运动控制中积累的关于精度、效率、可靠性的know-how,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运动的核心难题。
“深度自研+自主制造+严苛品控”: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完整闭环
捷昌驱动深刻理解核心部件对机器人整体性能与可靠性的决定性作用。大会现场,其负责人清晰地阐述了企业的核心优势:构建了“深度自研 + 自主制造 + 严苛品控”的完整闭环体系。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其产品实现“高精度、高集成、模块化、轻量化”核心理念的根本保障。

深度自研,掌握核心技术命脉:捷昌驱动不甘于只做组装者,而是深入底层技术,已掌握双钢轮谐波减速器、新型谐波减速器、反向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无刷空心杯电机总成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从动力源到精密传动,其技术自主性极高,能从源头保障性能、优化匹配并控制成本。
自主制造,铸就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更为难得的是,捷昌驱动建立了从SMT贴片→精密机加→传动部件制造→总装测试的完整垂直制造体系。这条覆盖电路、精密加工、核心传动到最终组装的完整产业链,确保了每一个出厂产品都具备高度的一致性与卓越的可靠性,满足了机器人产业对核心部件批量稳定性的严苛要求。
严苛品控,为产品寿命保驾护航:品质控制并非最后环节的检验,而是贯穿于研发、制造、检测的全流程。捷昌驱动建立了严苛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件进行严格把关,为产品的长期稳定运行与使用寿命提供了坚实保障。
“高精度、高集成、模块化、轻量化”:驱动技术的具象成果
正是基于上述闭环体系,捷昌驱动展出的具体产品才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空心杯电机总成,犹如机器人“灵巧手”的动力来源。其核心优势在于高功率密度、快速响应和低惯性,能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手指关节等需要小巧、敏捷运动的部位提供强劲而精准的动力。

旋转模组,堪称机器人的“关节”。它高度集成了电机、减速器、编码器及驱动器,实现了关节运动的模块化。开发者无需再从零开始匹配各个部件,即可获得一个即插即用、性能优化的旋转运动单元,大大简化了机器人本体的设计与制造流程。

线性执行器,则构成了机器人的“骨骼肌”。它负责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精准的直线运动,应用于机器人的伸缩、推拉、抬升等动作。捷昌驱动将其在线性驱动领域多年的技术优势注入此产品,力求在推力、速度、噪音和寿命上达到更优平衡。

这些部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了一个灵活、精准、高效的运动控制基础。对于机器人厂商而言,这样的全栈式驱动部件解决方案,意味着能显著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工程复杂性,从而将更多精力专注于整机设计、算法开发与场景应用。
赋能产业升级:做机器人背后的“驱动者”
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核心部件的性能、成本与可靠性至关重要。捷昌驱动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产业链中关键的“核心部件提供者”。他们不直接制造机器人,但致力于为机器人制造者提供最优质的“运动单元”。
通过参加此次产业大会,捷昌驱动与业界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这种协同共进的氛围,正是推动整个产业突破瓶颈、加速前进的必要条件。捷昌驱动表示,未来将继续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驱动部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以稳定、高效的“驱动”之力,为机器人产业的升级与变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坚实力量。
在机器人时代渐行渐近的今天,正是这些在核心领域默默耕耘、持续创新的企业,为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