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的建筑与城市设计奖项——2025 Better Future悉尼设计奖公布获奖名单。由跨学科学者山上人老师设计的全球首个生物共振能量建筑“格物学舍”,凭借其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与卓越的建成效果,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再次荣获建筑与城市设计类大奖。这是继日本IDPA先锋设计大奖后,“格物学舍”再次获得国际权威设计界的高度认可。
悉尼设计奖以“务实创新”著称,评审团汇集了包括武重义、同济设计院在内的国际顶尖建筑师与学者,其评选标准极为严苛,不仅要求项目具备颠覆性的设计创新,更强调其建成质量与社会价值。此次获奖,标志着“格物学舍”所倡导的“建筑能量科学”已获得全球专业领域的权威认证。
获奖证书
设计者 | 山上人
格物学舍 创办人
中药世家、医学学士、商学硕士、格物学者
研习华夏古典智慧、正统道藏悟道
用道家易理构建的能量建筑科学目前正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不药而愈。
建筑类知名视频号博主: 山上人谈终级住宅。
其主张的“以健康为建筑设计核心”、“以谐振频率甄选材料”、“以能量流动设计空间”三大理念,正深刻影响越来越多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人士。
范式革命:从空间居住到能量共振
在现代都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普遍面临着一个隐性的健康挑战:城市环境中的“能量赤字”。钢筋水泥的丛林隔绝了自然的频率,高密度的电子设备与城市电磁波干扰着人体的生物场,导致人们长期处于一种与自然能量脱节的亚健康状态。传统建筑在满足功能与美学之余,已无法回应这一更深层次的时代需求。
“格物学舍”的诞生,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它并非一栋简单的建筑,而是一个基于“万物共振”原理构建的多维度生物场谐振系统。设计者山上人老师提出,建筑的本质应是为人体健康服务。通过科学调控空间中的能量频率,使建筑与居住者的生物场形成正向共振,从而实现能量的补充与平衡。这一理念,将建筑从被动的外壳,转变为主动的“能量调节器”,预示着健康建筑正式进入“生物共振”的新纪元。
三大核心支柱:定义未来建筑的能量科学
“格物学舍”的设计不再局限于风格流派的探讨,而是将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材料科学、光谱物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深度融合,构建起一套完整、可落地的能量建筑设计体系。其核心,可归结为三大支柱:
一、以健康为设计的绝对核心
这是“格物学舍”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有设计决策均以能否提升使用者身心健康为唯一标准。它超越了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直接介入到对人体生物电、神经系统、情绪状态的积极影响。科学监测显示,进入该空间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率平均下降3-5次/分钟,达到深度放松状态。这种“以健康为绝对核心”的理念,为高端地产、康养中心、企业总部等追求极致人文关怀的空间,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标杆。
二、以谐振频率甄选空间媒介
传统设计关注材料的“形、色、质”,而“格物学舍”则开创性地以“谐振频率”作为甄选标准。空间中的每一种材料都被视为能量传递的媒介。
生物传导矩阵: 学舍整体采用实竹材料,其天然的纤维管束形成了高效的生物能量传导网络,如同植物的导管,将空间能量有序输送。同时,它包裹大厦钢结构,有效中和过强的金属电磁场,降低空间能量熵。
生态呼吸界面: 墙面与地面采用古法“糯米灰浆”,这种“会呼吸的文明涂层”能智能调节湿度,并持续释放负氧离子。它不仅是涂料,更是一个调节人体生物电平衡的生态界面。
通过甄选与人体生物场相匹配的材料,建筑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有益的“能量共振器”。
三、以能量流动构建空间秩序
“格物学舍”将光、声、热、水等视为流动的能量,并通过精密设计,引导其在空间中形成良性循环,构建出动态平衡的能量秩序。
光谱工程: 面对高层幕墙的强光,学舍构建了“火能量”控制系统。白天,格栅与金丝玻璃双层过滤,将直射光转为柔光;夜晚,4万颗灯珠组成的“自然光谱灯矩阵”模拟96.2%的太阳光谱,创造符合人体昼夜节律的光环境。这是对光能量的精准“切割-筛选-模拟”。
低频谐振场: 位于空间坎位的“上善鱼池”是整个系统的能量调频核心。水流声形成了与舒曼波(7.83Hz)相近的低频谐振场,能引导人脑进入α波状态,隔绝噪音。同时,水体利用高比热容特性,成为空间的“天然储能电池”,实现了能量的柔性循环。
社会价值获国际认可:引领健康人居新未来
悉尼设计奖尤为看重项目的社会价值。“格物学舍”的获奖,正是因为它将前沿的健康理念,通过务实的工程技术完美落地,为整个建筑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评审团认为,该项目成功地将“以健康为核心”的设计哲学,通过“谐振频率材料”和“能量流动空间”两大创新路径,转化为可量化的社会价值。
以建筑为方,格物致知:设计者的时代使命
作为“格物学舍”的设计者,山上人老师并非职业建筑师,而是一位致力于将古典智慧转化为现代科学的格物学者。其精通中国传统艺术、中西医学和正统道藏的独特背景,让他的设计更像是用建筑在开处方,让人在空间里不药而愈。
他在采访中表示:“‘格物学舍’的初心,是重拾格物精神,用科学实证东方智慧,消除东西方误解,去伪存真,用共识促进东方智慧对全球的贡献。此次获奖证明,当建筑回归‘以人为本’的能量科学,它不仅能成为一件艺术品,更能成为滋养生命的能量场。”
“格物学舍”的成功,为高端地产、商业空间、康养中心、文化地标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价值样板:未来的建筑竞争,将是能量科技与健康体验的竞争。选择一个能与使用者生物场和谐共振的空间,不仅是提供一处居所,更是提供一种可持续的、高品质的健康生活方式。随着中华文化中普世性的和谐智慧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科技,我们有理由相信,像“格物学舍”这样的跨学科创新,将引领建筑行业走向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