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浙江生命健康学会联合体以及浙江之江生命健康研究院主办的2025浙江生命健康大会在杭州钱塘区召开。本次会议以“协同创新,绘制健康:从生物技术突破到全民健康实践”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中医药及基础生命科学五大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是一次大咖云集、多元参与、内容丰富的盛会。

省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副主席,省科协名誉主席、联合体主席、省医学会会长姚克,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胥伟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医师协会会长郑树森,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联合体执行主席郑裕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杭州医药港党工委书记刘国娟等出席会议。联合体各副主席、专家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秘书处成员、联合体青年、医学期刊、科普工作委员会代表、省医药行业协会相关人员、省内生命健康领域相关企业代表、杭州市钱塘区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代表等近2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联合体秘书长、省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柳志强主持,姚克、胥伟华、刘国娟分别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姚克表示,本次大会既要汇聚专业智慧力量,打通技术创新的“堵点”,更要锚定全民健康目标,破解成果落地的“难点”。他期待各位专家在交流中多关注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围绕大众健康需求,推动更多生物技术转化为普惠性的健康产品、服务和方案,助力“健康浙江”“健康中国”建设行稳致远。
胥伟华表示,希望大会汇聚顶尖智慧,共同研判全球生命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深化跨界协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壮大”的全链条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加速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提升健康福祉的“最大增量”,让更多“高精尖”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医院、融入生活,真正实现科技为民、健康惠民。
刘国娟表示钱塘既是浙江首个省级新区、杭州唯一省级新区及最年轻行政区,有围垦造地的历史基础,历经体制改革,形成多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集聚大量科研机构、高校与人才。同时,钱塘区拥有多块国家级平台,2024年经济数据亮眼,生命健康领域以杭州医药港为主阵地,集聚18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众多高端人才与创新平台,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期望大会促成思想碰撞与合作成果,邀请各界扎根钱塘,钱塘将以优质服务携手共建,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聚焦产学研协同、产业资源整合与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成果落地与产业升级。开幕式期间还进行了浙江之江生命健康研究院与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战略合作签约。同时,现代生物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落地钱塘医药港,为生命健康领域人才培育与技术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在大会院士报告环节,郑树森院士作“肝移植的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他系统介绍了肝癌肝移植适应症、术前免疫治疗安全性边界及危重症肝移植团队经验,重点阐述了复杂门静脉血栓这一全球性肝移植难题的创新技术策略,同时总结了体外膜氧合(ECMO)、人工肝辅助危重症肝移植,以及双成人劈离式肝移植、肝动脉显微重建、胆道重建等围术期并发症干预经验。这些技术创新有效改善手术预后,提升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质量,为我国肝移植技术革新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郑裕国院士作“生物制造推动医药工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报告。他从定义、与新质生产力关联、医药领域创新途径及展望四方面展开论述。生物制造是借生物机能合成转化物质的先进工业模式,能变革原料、工艺与产品,降低能耗、污及成本,还可提升产品纯度,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符合新质生产力特征,是各国战略重点与我国制造强国抓手,通过技术突破、要素配置创新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医药产业规模增长但传统制造高污染低收率等问题,提出生物催化、细胞工厂等方案,如普瑞巴林经酶法合成环境因子降至3.7,加巴喷丁化学-酶法收率达92%,维生素B5构建细胞工厂实现高效生产。未来生物制造将推动多领域产业革命,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高质量发展。
围绕大会主题,不同领域专家还带来了六场精彩绝伦的报告。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边国林教授、省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柳志强、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邵洁、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范永升、省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盛国平、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邬建敏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围绕公共卫生视角下精神心理、生物技术在医药生物制造中的应用、学龄和青春期营养与儿童青少年健康、新时代中医发展趋势、体重全流程管理-科技赋能健康新生态、组学技术及肿瘤早期诊断等多领域展开,为与会代表带来了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内容分享。
本次大会汇聚国内生命健康领域的顶尖智慧、优质资源与创新成果,通过一系列的仪式、专家报告搭建生命健康交流平台,助力浙江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更优质的创新生态。 (李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