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初春某日,韩绍玉先生唤我随他同往丰台区文化馆参加书法笔会活动,因此结识时任丰台区文化馆副馆长的张霖先生。当时张先生年近六旬,和蔼谦逊,处事干练,以诚待人,给我留下极好印象。笔会后,张先生派车将我和韩先生送回。下车时,韩先生指着后备箱道:“这是张馆长送给咱俩的各一刀红星宣纸、十瓶一得阁墨汁”,我惊诧地问韩先生:“何为一刀纸?”,韩先生笑道:“一刀纸就是一百张纸…”。我平生第一次参加书法笔会,第一次获赠“一刀”宣纸,因此难忘!
时隔四十年后的二〇二三年二月十四日,我经张霖先生的外甥孙程辉、学生刘兵带领,拜晤了年已九十九岁高龄的张霖先生。老人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仍能忆起四十年前的那场笔会。临别时,张老亲手赠我《书法拾遗·追忆琐事--张霖书法作品集》并合影留念。
张先生一生勤勉,鼓励后学,倾心力于书道,德高望重,尤令我们学习、尊敬!
谨以此文追忆、致敬张霖老先生!
王立志
二〇二五年十月八日
(作者为中国书协理事 北京书协副主席)
张霖先生简介
1925.2.28——2025.9.30
中国书协会员编号:3635
北京书协会员编号:17
1948年夏丰台区长辛店地区解放,留用在民众教育馆(文化馆)。自此与群众文化工作结下了深缘,并终生献身此道。喜好行书,追求稳而不俗,秀而不媚的风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经出版《书法知识基础上、中、下》三冊,《行书千字文》、《蒙学三篇(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情溢集》等多本读物。曾连续当选丰台区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員。参与文史委員会编写文史资料编辑。
1985年正式离休后,担任丰台区名誌的編写,于1993年正式出版。
1988年获北京市少年先进工作者。
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
同年荣获中央电视台少年书画大赛园丁奖。
在1989年卢沟桥建桥八百周年活动中,与市、区有关同志共同筹办组织纪念书画展,并将300余幅参展作品交丰台区档案馆做为资料收藏。
先生少年时期,受家庭影响,即酷爱书法艺术,在启蒙老师严格要求、细心指导下,临习颜体《多宝塔》,打下坚实基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拜郑诵先为师,入室聆听教诲,进一步临习《勤礼碑》、《九成宮》等书帖。后遵老师指导,专攻行书,临研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井涉猎董其昌、赵孟頫等各家行书字帖。
一九四八年受任丰台区文化馆职员,自此以后,以书法为群众服务,年复一年,通过不断工作,意识到书法事业的普及与提高,组织领导是极其重要的。众书友遂于一九七九年在北京地区率先成立丰台区书法学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一九八一年北京市书法家协会成立,选为理事会理事,兼通讯部副部长,随后成立丰台区书法家协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藉书法社团组织,团结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多角度的开展了书法活动。
一九八五年自丰台区文化馆副馆长职务离休,从而可以专心致志的从事书法教学,在探索行书艺术上,多读帖、多练习,坚持以继承传统为主,力求体现自我书风,秀而不媚,稳而不俗,使推陈出新不流于形式,服务社会更为有力。
先生记忆力超群,出口成章,早年在文化馆、学校、工厂、广播电台说书、讲文史故事,成为几代人的记忆。并受到老舍先生的夸奖:“你这叫给书听!”
《孙敬修老师的教诲影响我一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在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有三代人听过孙敬修讲故事。我少年儿童时期,正赶上孙老师开始在电台里讲故事。听孙老师讲故事不仅启发了我如何学习,让我愛上了这一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从而认识了孙敬修老师。他教我如何选故事,如何改编,如何讲述,我们很快成为蹬堂入室的师生关系。几十年来的交往,在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孙老师处处做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孙老师的教海让我一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