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今年8岁,身高仅120厘米,比同学平均身高矮近10厘米。小君妈妈说,从6岁起,小君每年身高增长不足4厘米,远低于正常儿童5-7厘米的年均增长标准。带着小君辗转多家医院后,检查结果显示小君生长激素水平处于正常下限,既不属于典型的生长激素缺乏症,也不符合家族性矮小特征,确诊为特发性矮小。
偶然听说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儿童生长状况,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小君来到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李苗主任就诊,经过2个月综合干预,小君身高增长2.8厘米,逐渐拉近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
儿童身高发育受遗传、营养、内分泌、睡眠、运动、情绪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单一干预手段往往效果有限。中西医从不同理论体系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助长思路,而深度融合两者优势的综合方案,能更全面地解决生长问题。
中医:从“脏腑调理”激发生长潜能
中医认为,儿童生长发育依赖“肾”与“脾”的协同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决定生长发育的潜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负责将食物营养转化为滋养骨骼的能量。孩子身高迟缓多与体质失衡相关,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识体质后针对性干预。
1. 易致身高落后的4类常见体质
脾肾气虚/阳虚型:这类孩子常见舌苔白、面色萎黄,平时精神差、容易疲劳,食欲差、挑食明显,吃一点就腹胀,大便稀溏不成形,尤其怕冷,肌肉松软无弹性。
气血两虚型:孩子可能形体消瘦,也可能虚胖,面色苍白或萎黄,嘴唇、指甲颜色偏淡,头发稀疏、枯黄易脱落。平时容易头晕心慌,稍微活动就气短,免疫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
脾虚肝旺/肝郁脾虚型:孩子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发脾气,睡眠质量差,常多梦、易醒,食欲不振或吃后肚子不舒服,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嗳气、胁肋胀闷,甚至频繁眨眼、抽动等问题。
脾胃湿热/积滞型:孩子看似能吃,但消化能力差,口气重、肚子胀,大便要么粘滞不爽,要么干结便秘,舌苔厚腻,还容易反复长口腔溃疡、出湿疹。
2. 中医特色助长疗法
个性化中药调理:医生根据孩子的体质辨证开方,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让身体能更好地利用营养,激发自身的生长潜能。
小儿推拿:特别适合低龄儿童或服药困难的孩子,通过按摩特定经络穴位(如脾经、肾经、足三里、捏脊等)发挥作用。整套操作温和安全,每15-20分钟,不仅能健脾益胃、补肾壮骨,还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针灸/穴位贴敷:针灸时,医生会选择身柱、命门、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气血运行,助力骨骼发育;穴位贴敷则是将调配好的中药药膏贴在这些穴位上,通过皮肤渗透发挥药效,避免了针灸的疼痛感,安全性高,适合对针灸抗拒的孩子。
日常调理建议: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会结合食疗理论为孩子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同时提醒家长避免盲目给孩子进补保健品,以免加重脾胃负担。此外,中医还重视充足睡眠,建议孩子晚上 9点前入睡,保证深睡眠时长;推荐跳绳、摸高跳、游泳、篮球等纵向拉伸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帮助刺激骨骼生长;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情绪,避免因学习、身高问题过度施压,保持情绪舒畅才能让气血顺畅运行,为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西医:从“病因干预”解决器质性问题
西医遵循“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的原则,通过专业检查找出影响身高的器质性问题,再针对性干预。
生长激素疗法:仅适用于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孩子,由医生评估后,通过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直接促进骨骼生长。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期间需定期监测身高、骨龄、甲状腺功能、血糖等指标,预防可能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血糖异常等副作用。对于家族性矮小、特发性矮小的孩子,生长激素疗法效果有限,需谨慎使用。
其他针对性干预:若孩子身高落后由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后,生长速度可逐渐回升;若存在性早熟问题,需使用药物抑制第二性征发育,延缓骨骺线闭合,为身高增长争取更多时间;对于青春期延迟的孩子,可短期补充性激素,促进青春期启动,避免错过生长高峰。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矮小症,绝非中药与西药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合两套医学体系的核心理念与技术优势,构建起科学完备的助长体系。儿童身高发育受遗传、营养、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因此通过精准评估、个性化干预方案,实现 “1+1>2”的协同效果,帮助孩子突破生长瓶颈,充分释放身高增长潜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