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初衷是为生活筑牢风险防线,核心是转移风险、提供保障,但现实中,不少客户因轻信“保证高收益”等夸大宣传,导致保障失效,甚至遭受经济损失。
案情回顾:伍女士(化名)经代理人推荐投保A保险公司的一款年金险,代理人称“交5年保费,第6年就能全额领回本金+利息,还能额外领分红”。伍女士未仔细阅读合同,仅凭代理人的口头承诺投保。5年后,她想领取“本金+利息”时发现,合同约定“领取需满足缴费满10年且年满55周岁”,此前代理人的说法与条款严重不符,但因无书面证据,伍女士只能按合同约定继续持有,无法提前支取。 大家人寿辽阳中支提醒消费者:“口头承诺≠合同约定”,警惕销售误导风险,投保前务必逐页阅读保险条款,重点确认保险责任范围、免责情形、费用扣除规则,如有疑问及时向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核实,投保前多问、多看、多核实,“理性选择、认真核对”,拒绝盲目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