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8日,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CQCRC)携XbotPark智能建造板块的顶尖创新力量,亮相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科创“新势力”智能建造展区。近20款代表行业前沿水平的智能建造装备集中亮相,呈现了一场关于未来建造的科技盛宴。
现场动态演示引爆观展热潮
本次智博会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主题,涵盖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数字城市等五大板块。600余家龙头企业带来超3000项创新成果。
位于N3馆的科创“新势力”智能建造展区,AI设计平台、无人机巡检系统、内墙涂装机器人、视觉位移计、地砖铺贴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道路放线机器人、数位靠尺、ALC条板安装机器人、无电制冷技术、远程挖机、挖机精准感知系统、钢筋绑扎机器人等智能建造领域相关产品集中亮相,系统展现XbotPark智能建造版块当前在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建筑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产品研发成果布局,吸引大量专业观众围观驻足。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郑向东,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志杰,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黎勇,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唐勇,以及涪陵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区住建委等相关领导莅临展位,详细了解了建筑机器人的研发进展与应用情况,并对研究院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硬核科技现场“秀肌肉”
展区内,多项智能建造装备进行了动态演示:
远程挖机驾驶舱实时操控远在涪陵工地的挖掘机进行土方作业,旁边的智慧挖机模型精准展示机械臂运动姿态,彰显远程操控与智能化水平。
ALC条板安装机器人可灵活抓举3米条板轻松旋转移动,颠覆传统高危重体力作业模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设备已在重庆科学谷、金凤实验室、涪陵展销中心、涪陵御泉河景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工程等项目实际应用,累计作业面积超2万㎡,效率较人工提升40%。
内墙涂装机器人可高效、高质量完成内墙腻子刮批等内墙装修步骤,解决传统人工涂装效率低下、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无电制冷涂膜通过现场对比实验,清晰展示其高效反射热量的节能特性,并提供涂层、玻璃膜、卷材、布料多材质产品,为绿色建筑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工作人员手持轻便的三维激光扫描仪绕场一周,就获得了精确的展区数字点云建模。
钢筋绑扎机器人现场演示如何精准识别钢筋节点,进行高效、高精度地自动化绑扎作业。
按动数位靠尺的读数按钮,即可彻底告别传统人工塞尺、读数的繁琐流程,手机端的app即可获取一目了然的水平度、垂直度、平整度数据。
深耕智能建造,构筑产业创新生态
这些创新产品背后,是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持续深耕。
研究院依托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强大生态优势(由李泽湘、高秉强、甘洁教授联合发起,硬科技企业孵化成功率业界瞩目),深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践行新工科教育和产品设计思维理念,致力于孵化培育及天使投资优质创业团队,并推动建造全流程的智能化变革。
近年来,研究院持续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聚焦“孵化培育、天使投资、系统集成”三件事,构建了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已孵化多个智能建造创业团队,引进多家产业链企业落户重庆;联合设立5000万元规模的天使投资基金,为产业注入资本动力;推动十余款机器人在重庆、云南、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项目实际应用。
破解行业痛点 打造全国建筑机器人发展高地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
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总经理王曦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建筑市场“工人老龄化”日益加剧,催生了市场需求。
据统计,全国建筑工人数量正在逐年递减,建筑业农民工从峰值约6200万,下降到现在的约4500万,而且老龄化趋势加剧,工人年龄普遍在52岁以上,但建筑工地工人年龄的最高上限是60岁,未来适龄的工人将越来越少。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一方面能缓解“用工荒”困境,另一方面能全面提升施工的安全水平、效率、成本效益和工程质量。
“我们的视觉位移计在江津团结湖、重庆邮轮母港等项目边坡和结构监测中实现成功应用,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40%。去年8月,还提前4小时成功预警了雅康高速二次塌方,避免了人员伤亡。”王曦介绍,还有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于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中的古建筑建模,对大足石刻、山西古建筑进行扫描,“该设备在城市更新中,对于缺乏图纸的老旧社区改造具有突出优势。”
据悉,第三届全国建筑机器人大赛将于今年10月底在重庆举办。研究院也将持续推动开放的产业资本生态构建,完善创新人才引育体系和培育计划,为推动智能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