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师承渊源:名师高徒,薪火相传
时代背景与名师风采:
“张代钊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的奠基人之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他就率先投身于这一开创性领域。他师从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深得真传,同时又深入钻研现代肿瘤学,成为了最早一批‘西学中’的典范和领军人物。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工作经历,使他站在了当时中国肿瘤治疗的最前沿,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与巨大潜力。”
拜师与继承:
“郝迎旭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拜入张代钊教授门下。这个时期,正是张代钊教授学术思想日趋成熟、临床经验极为丰厚的阶段。郝迎旭教授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优秀学子,得其倾囊相授,不仅全面系统地继承了张老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长期跟随张老临证抄方,耳濡目染,深刻领悟了其辨证用药的精髓。这种‘口传心授、临床带教’的传统师承模式,确保了学术精华的原汁原味和活态传承。”
从师徒到战友
“他们的关系超越了传统的师徒,更是长期并肩作战的临床与科研战友。郝迎旭教授毕业后留在中日友好医院与张老在同一科室工作数十年,一同出门诊、一同查房、一同攻关科研难题。这种日复一日的紧密协作,使得郝迎旭教授不仅是张老思想的‘继承者’,更是其事业的‘发展者’与‘共创者’,共同将这一学术流派推向了新的高度。”
郝迎旭教授的临床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她最为擅长的领域:
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这是她及其师门最核心的擅长领域。她运用中医药(内服、外治等方法)在防治放射性炎症(如放射性肺炎、食管炎、肠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神经毒性、乏力等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诊疗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肿瘤的姑息与康复治疗:对于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激进放化疗的晚期患者,她擅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控制肿瘤进展、减轻症状(如癌性疼痛、胸腹水、发热、恶病质),实现“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药维持治疗,预防复发转移:在手术、放化疗等主要治疗结束后,她强调通过中医药进行长期的巩固和维持治疗,以调节体内环境(“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常见实体瘤的综合治疗:其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形成了针对不同癌种的特点的辨证论治体系。
张代钊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的奠基人之一,郝迎旭教授作为其学术继承人,全面继承并发展了其学术思想。他们师徒的核心见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扶正祛邪”为根本指导原则:他们强调肿瘤的发生发展根本在于“正气内虚”,因此治疗上始终将“扶助正气”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攻伐。通过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等方法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此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结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祛邪”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时点”与“模式”:
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他们提出了非常清晰的中西医结合模式:
放化疗期间:以中医为主,减毒增效。目标是保障放化疗的顺利进行,重点解决毒副反应。
治疗间歇期及完成后:中西医并重,巩固疗效。在恢复正气的同时,继续清除残余病邪。
晚期姑息治疗期:以中医为主,带瘤生存。重点在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治未病”思想: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肿瘤治疗,预防性地使用中药来干预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例如,在放疗开始前就应用活血凉血中药预防放射性肺炎,在化疗前就用健脾和胃中药预防胃肠道反应。
而今张代钊教授中医肿瘤工作室就设在北京好中医国医馆内,转为帮助更多在癌症治疗方面无所适从的人(v15010171818)。
张代钊教授与郝迎旭教授的师徒传承,是中医‘师带徒’传统与现代医学教育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不仅仅是医术的传递,更是一种医道、一种思维模式的延续。张老以其高瞻远瞩的开创性工作,为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指明了方向;而郝迎旭教授则以她数十年的坚守、实践与创新,让这条道路越走越宽,最终惠及四海患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