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江西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会议通知在南昌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为促进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等领域的诊疗能力提升,搭建中西医融合发展的桥梁与平台,邀请了江西省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络病理论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展开深入研讨,为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
学术突破:通络药物斩获硬核循证医学成果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伍建光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辞,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良徛教授发言致辞:我们坚决贯彻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伍建光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良徛教授致辞
创新引擎铸就“通络”解法,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学习,不仅能碰撞出更多学术思想的火花,还能达成更多交流合作的共识,为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希望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在学会和各级专家领导的支持培育下,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络病学科建设的专门人才,推动络病专业取得更多新成绩
随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曾建斌教授以《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成果应用转化》为题开启了学术汇报,他指出,络病理论创新推动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突破,通络药物取得的高质量循证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突破,转变了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中医药传统认知,彰显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人强教授解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2025》更新要点时强调,新版指南关注中西医结合, 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肯定了通心络在改善血管微循环、优化预后的临床价值。通心络对于做介入治疗的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赣州市人民医院刘伟斌教授提出“从抗律到调律”的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他指出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同时兼顾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参松养心是唯一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调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系列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在室性早搏、房颤等疾病中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次数,且安全性优于传统西药。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婷教授解读了《通络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重点提到,QUEST研究(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证实,在标化治疗基础上, 芪苈强心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17%和心衰再住院风险24%。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征锋教授则聚焦长期获益,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 2 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强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核心管理理念。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通络药物津力达颗粒糖脂双调,机制独特,可以实现多重获益:降低IGT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41%,还具有降低BMI、改善口干乏力便秘症状等多重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南昌市第一医院金昱教授以《从机制出发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化管理》为题作汇报,基于络病理论提出气阴两虚是DR(视网膜病变)病机之本,血瘀络阻是核心病机和关键环节,通络药物通络明目胶囊针对DR的多个病理机制变化,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保护视网膜、抑制新血管生成。
江西省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络病理论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展开深入研讨
病例分享:从临床实践看中西医结合优势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建蓉教授以《津力不凡,锦上添花》为题分享一例经典2型糖尿病合并多个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基础上,加服津力达颗粒,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口干、乏力、麻木等不适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黄满香教授分享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指出病例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改善了心绞痛症发作,进一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
新余市人民医院蔡丹医生以《神经科医生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为题分享了一例脑梗治疗病例,肯定了通心络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改善循环的治疗价值。
赣州市人民医院刘茜医生分享通络药物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验证了参松养心胶囊适用于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尤其是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晶教授分享了一例64岁心衰患者的治疗病例,证实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江西省践行 "中西医并重"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既展现了络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学术碰撞,为络病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开辟了新路径。江西省络病专业委员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中医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