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清晨,当罗湖口岸的闸机嗡鸣开启,香港全职妈妈马丽便踏上开往福田的列车。她的目的地,是刘茂琰那间飘散着凤凰单枞幽香的茶室。三只白玉杯呈品字摆开,滚水注入朱泥壶腾起氤氲白雾,“关公巡城”间,茶香四溢,一场工夫茶的仪式感扑面而来。
茶台前这位行云流水的潮州工夫茶第五代传承人,十八多年前,还是一位在深圳培训机构里埋头核对考勤表的山东姑娘,那时她坦言“连单枞和普洱都分不清”。从齐鲁大地到岭南鹏城,刘茂琰的人生轨迹,因一盏工夫茶而悄然转向。
齐鲁姑娘邂逅潮州茶韵
2007年,20岁的刘茂琰怀揣着当老师的梦想,从家乡山东临沂来到深圳发展。眼前是“三天一层楼”的奇迹之城,身后是沉甸甸的北方行囊。在培训机构的格子间里,岭南的湿热与陌生感一度包裹着她。直到某个周末,朋友手中翻飞的白瓷盖瓯如蝶舞翩跹,三道琥珀色茶汤精准分入杯中,那份雅致瞬间击中了这位习惯了大碗饮茶的北方姑娘。
“那种行云流水的技艺和蕴含的礼仪,让我这个北方人深受震撼。”这场南北文化的碰撞,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潮州工夫茶,这颗来自南国的文化种子,悄然落入了刘茂琰的心田。
公交长夜淬炼出的茶艺师
彼时,地铁4号线尚在规划蓝图。她的时间被切割:白天处理教务,夜晚则挤上开往罗湖的公交车。从龙华到茶艺课堂,近四小时的颠簸车程里,“累得紧握扶手站着打盹”是常态。然而,438个夜晚的坚持,她啃下了《茶经》,将“韩信点兵”的技法锤炼成肌肉记忆。
当初、中级茶艺师证书终于落入掌心,在广州茶博会的见闻让她顿悟:茶席上翻飞的壶盖,不只是技艺,更是在丈量一种天地人和谐的生活哲学。那些摇晃的公交长夜,最终酿成了技艺的回甘。
技艺初成后,一个执念在她心底疯长——寻访潮州工夫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满纯。“茶艺的根脉在山野。”她背着茶具来到潮州凤凰山脚,仰望云雾缭绕的茶田。
三访谢老,她凌晨跟随采茶,指尖被茶枝划出细密血痕,仍笑言:“能触到茶树的魂,值得。”谢满纯至今记得这位执着的北方姑娘:“凌晨五点就到茶田帮我采茶,满手划伤还笑着说能学真功夫就值得。”
三年的师徒传承,朱泥壶中倾注的不只是醇厚茶汤,更是“以和为贵”的潮汕生活智慧。当刘茂琰接过第五代传承人证书时,那个曾听不懂粤语的山东姑娘,已在茶香浸润中蜕变为文化传播者。
当古老茶艺融入创新之都
面对满街的奶茶咖啡店,刘茂琰在坚守21式传统精髓的同时,也为潮州工夫茶注入了都市美学——冷萃单枞碰撞气泡水,素白茶席搭配几何线条的现代茶器。她更将茶台搬进书城、校园,在为00后解构“三杯哲学”时阐释:“三杯喻天地人,同饮见众生平等。”
这份创新让茶香越过了深圳河。香港学员马丽每周跨境求学:“晨起送完孩子就赶7时15分的港铁,想把这份东方美学带回香港。”刘茂琰的茶室,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内地与香港的一处文化驿站。
茶香四溢映照城市精神
二十四载春秋,3000多名学员从她的茶室走向四方。年均五百学员中,有投行精英、外卖骑手,亦有金发碧眼的国际访客。当德国工程师托马斯追问“关公巡城”的寓意,她抚过温润的孟臣壶答道:“茶汤会冷,但文化蕴含的热度永不消散。”
“普洱茶不是单独的茶叶类别,生普属于绿茶,熟普属于黑茶”“乌龙茶采用半发酵制作,采制技艺十分精湛,冲泡的水温度要在100摄氏度并停留1-2分钟方可出汤”……今年,刘茂琰还参加了由深圳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职业青年说”第九期活动,向现场观众分享茶叶分类知识、制作工艺,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水温和冲泡器具等,并进行潮州工夫茶茶艺演示,让现场观众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齐鲁大地到岭南鹏城,从核对考勤表到守护非遗证书,刘茂琰的蜕变历程,恰是深圳城市精神的生动微雕。当古老的潮州工夫茶在这座创新之都焕发新生,“关公巡城”的茶汤里,映照的既是个人的奋斗芳华,更是这座城市对传统文化温情的守护与活化。正如她茶案上常摆的三只白玉杯,承载着昨日根基、今日新叶、明日新芽,在时代的沸水中,共同酿就一盏象征深圳包容与活力的醇厚之味。
(黄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