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动汽车存在低温续航短、低温充电慢、低温动力弱等痛点,这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在北方极寒地区的推广使用。深蓝汽车在行业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于2022年首发量产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荣获了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的荣誉。今年5月,深蓝汽车宣布将“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全部开源给社会。此动作,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和行业技术创新。青山工业作为深蓝汽车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开源应用的供应商,未来,将携手深蓝汽车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突破创新解行业难题
新能源汽车低温下的性能衰减问题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重点问题。
原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镇海表示,“当前行业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电池加热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将电池温度提升起来,从而来提升充放电能力。行业内普遍采用的PTC加热、水循环加热和加热膜加热等外部传导加热方法,存在整车成本增加、系统布置复杂可靠性降低、加热效果不均匀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痛点,深蓝汽车首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据深蓝汽车动力平台中心总经理、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杜长虹介绍,该技术可实现电池快速自加热,有效避免加热过程车辆抖动。首创“脉冲加热+余热回收”的电池低温加热策略,解决电机热风险,进一步提升热能利用率。
高镇海表示,深蓝汽车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是首次在电动汽车上实现脉冲加热技术,开创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快速加热技术的先河,相比原有技术在加热速率方面提升了200%以上,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在行业影响方面,该技术填补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快速自加热技术的空白,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低温性能衰减的行业难题,引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脉冲加热技术的突破。
技术应用提升汽车安全性能
青山工业作为深蓝汽车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开源后的应用商,运用该技术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汽车产品进行完美配套。
青山工业副总经理,兼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传动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海兵表示,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是利用电驱系统已有的电机定子电感特性和功率器件快速通断的特性,通过软件控制策略在电池内部产生脉冲电流,利用电池在低温下内阻远大于常温的电化学特性,当高频交变的大电流通过电池时,由内阻产生焦耳热,从而实现电池自加热和电池快速升温。无需额外增加电池的热管理回路来实现电池加热功能,零硬件成本便可在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功能搭载。
为更好地适配客户需求,电驱系统还具备脉冲电流自适应调节功能,可根据整车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提供的控制参数自适应调节脉冲加热电流,实现同一个电驱系统,适配不同的整车、不同的使用场景。
“安全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青山工业应用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保障电池安全,避免电池加热过程中车辆抖动和非预期行车的风险。”王海兵说。
经搭载实车验证,深蓝汽车的脉冲加热技术可以实现-30℃低温环境下电池温升速率超过4℃/min,相比原来的外部加热方法加热速率提升了200%以上,可以实现车辆低温下的动力性能提升55%以上,充电时间缩短30%以上。经统计,截止2024年冬季,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深蓝用户使用过程中已默默开启超10万次,为用户节约超3.6万小时补能等待时间。
技术开源共建共享生态
今年5月,深蓝宣布开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关键技术专利群(112项)”和“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50项)”。
杜长虹说:“做出开源决策的初衷和我们研发这些技术的初衷是一致的,首先是为了帮助更多新能源车用户解决最关心的问题,比如低温难题,续航焦虑,新能源车自燃等热失控安全事故。同时,推动新能源行业整体向上,推动科技平权。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方式,长远来看,绝不是技术垄断。正确的方式是一方面要持续创新,比如深蓝汽车在这两大开源技术专利群的基础上,仍在推动技术不断进阶,计划在2027年前,以AI赋能深蓝动力系统,实现性能跃迁。此外,在智能化、AI、底盘技术方面也在全面进化。另一方面,要主动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的创新集群。技术保护的目的是保障研发回报,激励长期投入。然而创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并非仅仅是专利收益。通过对成熟技术的开放共享,可以吸引生态伙伴加入创新循环,扩大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技术的持续进阶,使技术护城河从‘封闭高墙’变为‘开放活水’。”
未来,青山工业与深蓝汽车将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深入合作。深蓝汽车将组织相关技术团队,为青山工业提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落地应用的技术支持,确保顺利实现产品的搭载应用,并提供后续保障服务。双方将继续深化相关技术交流,保持开放合作关系,创造更多合作创新的可能性。青山工业将在服务好深蓝汽车生产的同时,把最好的技术向外部推广,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曾英豪、唐文蕤、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