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太医互联网医院的中医内科诊室里,陈玉龙教授正专注地面对着屏幕,一位患者焦急地诉说着自己的病情:“陈教授,我这肺结节好几年了,最近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吃了很多药都没什么用,您看看我这该怎么办呀?”
像这样的患者,陈教授每天都会接待不少,他们通过云太医互联网平台从各地赶来,满心期待能在陈教授这里找到摆脱病痛的希望。
陈玉龙教授是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尤其在肺结节、肺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的治疗上成果斐然。
陈玉龙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分子生物实验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多次参与完成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专家。
回首从医之路,陈教授感慨万千。多年前,传统就医模式的诸多不便让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患者们挂号难、排队久,尤其是那些行动不便、居住偏远或工作繁忙的人群,就医过程更是艰难。
于是,他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投身于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实践,借助云太医互联网医院这个先进的平台,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更多患者身边。
精准辨证,个体化治疗方案
陈玉龙教授深知,肺部疾病病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或是痰湿、瘀血等病邪阻滞。因此,他反对千篇一律的治疗模式,而是倡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对于每一位新患者,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询问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各方面细节,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精准辨证,再结合现代检查手段,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策略。
仁心仁术,医德高尚
陈玉龙教授不仅医术精湛,医德更是令人称颂。无论患者来自何方、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耐心诊治。
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他会尽量为其制定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他常常教导身边的年轻医生和学生:“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传承经验,培养后继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陈玉龙教授不遗余力。他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他指导的众多学生如今已在各地成为中医内科领域的骨干力量,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互联网医疗,惠及更多患者
通过云太医互联网平台,陈玉龙教授让先进的中医肺病治疗理念和方法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使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他用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仁心仁术,为无数肺病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让他们重获健康美好的生活。
患者程某,男,68岁,因反复咳嗽、气喘3年,加重伴呼吸困难,后经过友人介绍,通过微信云太医小程序搜索到陈玉龙教授的名字,直接挂号问诊。
患者3年前被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长期服用西药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近半年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尤甚。
初诊时,患者咳嗽、咳痰,痰少质黏,气喘明显,动则气促,伴有乏力、纳差,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辨证为“肺脾两虚,痰瘀互阻”,治以健脾益肺、化痰祛瘀。
方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浙贝母,丹参,桃仁,红花,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一人一方,不适合每个人,只适合本文章患者)
服药1个月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气喘有所缓解,乏力改善,舌质仍暗红,苔薄白,脉细。后调整药方,加大黄芪和党参的克数,加入川芎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服药3个月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活动耐力增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继续调整治疗方案,以巩固疗效。
随访6个月:患者症状稳定,未再出现明显加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按语:中医认为肺纤维化多因肺脾两虚,痰瘀互阻所致。治疗时以健脾益肺为基础,化痰祛瘀为关键,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达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