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古老而致命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一旦出现症状,病死率几乎为100%,但其却是几乎100%可预防的。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就在于疫苗,而疫苗的发展历史与细胞培养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自19世纪80年代,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首次成功制备人用狂犬病疫苗以来,疫苗技术经历了从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到细胞培养疫苗的多次飞跃。细胞培养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在Vero细胞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狂犬病疫苗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成为疫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狂犬病疫苗技术发展历程
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5年,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带领团队将狂犬病病毒在兔子上传代获得了减毒的狂犬病固定毒株,首次成功制备了人用狂犬病疫苗,并成功防止一名被狂犬咬伤的9岁男孩发病。此后,狂犬病疫苗由早期的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的粗制疫苗,发展到目前技术日趋完善的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每一次疫苗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1919年,我国根据巴斯德毒株及其方法仿制出兔脑狂犬病疫苗;1931年,齐长庆将狂犬病病毒(街毒)在兔脑内传代30代后,研制出“固定毒”狂犬病毒毒株——aG株,此后一直适用于生产兔脑或羊脑狂犬病疫苗;1957年,从山东淄博1名死于狂犬病的患者脑组织中又分离出了CTN-1株,它是目前与我国街毒的同源性最高毒株,至此为最新一代最符合中国人的病毒,当然在医学和病毒学研究领域中,对狂犬病毒的研究一直在持续推进。
病毒传播的细胞培养系统的创建为狂犬病疫苗开发带来了新的范式,从而产生了第二代细胞培养疫苗。1965年研制出了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的原液灭活疫苗;1990年时,国内引进并学习研制了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纯化狂犬病疫苗;直至2014年,第一批国产HDCV批准上市,疫苗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国内生产的疫苗主要来源于Vero细胞培养,其中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批签发量占比在2020年已经达到88.6%,人用狂犬病疫苗年产量从百年前的20-50人份增长到2022年的2000万人份。
Vero细胞狂苗应用优势
对于狂犬病疫苗的生产,病毒毒株和培养基质是最基本的原材料,关于毒株很早就已经明确CTN-1株对于中国人有着更高的保护效率,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培养基质发展则走过了从脑组织传代到适应细胞的漫长道路。利用动物脑组织作为基质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且免疫原性偏低。而采用现代细胞培养技术则能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21世纪开始以来,WHO要求在全球范围停止脑组织疫苗的生产,全部改用细胞培养技术。
Vero细胞是最新一代WHO推荐使用的狂犬病疫苗细胞基质,因其稳定性和高效性,在病毒培养中表现出色,成为目前生产灭活病毒疫苗的理想选择。在狂犬病疫苗生产中,Vero细胞的应用解决了传统二倍体细胞会衰老、染色体断裂、不能大规模生产等短板。
根据WHO建议,Vero细胞用于生产的最大工作细胞代次可达到150代,因此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且批间质量稳定。此外,Vero细胞疫苗的生产工艺成熟且已标准化,同时具备无抗生素添加专利和VVM标签的狂犬疫苗厂家制备疫苗条件更为严苛,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了有效良性竞争。
细胞培养技术未来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培养技术在疫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在狂犬病疫苗方面,未来趋势将更加注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生产效率和性价比。Vero细胞或将持续成为狂犬病毒细胞培养基质的主要类型。
此外,细胞培养技术还将推动其他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例如,流感、新冠病毒等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已经广泛采用了Vero细胞培养技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细胞培养技术将在疫苗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也呼吁各大厂商持续投入研发,推动疫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优化生产工艺,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有效、高效的疫苗产品,为实现全球范围内消除传染病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