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7日,为期三天的“瓦猫来了·大理民俗瓦猫全国巡展(北京站)暨泥人苏作品展”,在北京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罗岚书店火热开启。大理民俗瓦猫跨越千山万水,从祖国的西南地区、踏着七彩云霞,来到首都北京,漫步古都胡同,只为赴一场秋天的约定。瓦猫的到来,吸引了大批非遗爱好者和瓦猫文化爱好者前来种草打卡。大理传统瓦猫、神秘的大漆艺术、雅致的花艺,传承千年的民族服饰交织在一起,打开了九月北京不一样的出场方式。
此次活动由六然文旅(北京)有限公司主办,大理瓦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鹤庆达南民家刺绣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协办,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发展中心(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
看见莽莽过去
瓦猫,作为我国独特的屋脊兽之一,已经在云南人的屋顶上守护了数百年。谈起瓦猫,就不能只谈它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招财进宝、辟邪镇宅的美好寓意,我们要谈它在传说中被樵夫救活后用生命守护夫妇二人的勇敢和真情,要谈匠人的一指一捏,一笔一划,全心全意。
非遗需要坚守,更需要传承,尤其是在生活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更好地连接,找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是需要所有人共同探讨的,幸而有一群坚守的匠人,初心不改,以保护传承为使命,让我们的传统技艺不再只是记忆,而是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苏龙祥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苏龙祥老师是云南泥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民俗瓦猫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在瓦猫无人问津的日子里,家族传承的使命感让他思考了多种方式来破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瓦猫,他不仅开办了个人工作室,开班授学,并且积极运用时下热门的短视频,通过各个平台对瓦猫文化进行宣传。
“瓦猫脸颊两边各画三条须是不变的规矩,瓦猫鼻子称天赐母骨,意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瓦猫的舌头必须往里卷往上翘,代表四邻和睦。”苏老师在采访视频里面说到:“这边的人总能用一只瓦猫来教导后辈如何做人、做事。”
制作瓦猫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的用陶土,有的用石头,还有的用布艺刺绣。而刺绣大师杨文焕老师就是刺绣瓦猫手作人中的佼佼者,今年65岁的她是甸南刺绣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云南省非遗传承人, 她在儿时就跟随母亲、祖母学习刺绣,至今为止,从未间断,不仅将传统的技艺传承下来,还抢救性还原了太子帽等多件传统工艺品,在本次展览中还特别展出了刺绣瓦猫作品。除此之外,她也在当地开办了传习所、培训班,热心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
在深扎非遗的道路上,像苏龙祥老师和杨文焕老师这样的传承人,不仅是在接力制作瓦猫的工艺,更是在传承守护与忠诚的瓦猫精神。
守望无尽未来
此次北京瓦猫文化交流,六然公司策划了系列活动。例如“瓦猫逛京城”活动,将瓦猫很好地融进了北京的文化圈子里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瓦猫的足迹遍布天坛公园、白塔寺、红砖美术馆、798、首钢园等三十多个北京著名景区和艺术中心。
以及“瓦猫茶会”,洪霞老师现场带来了大理糯米烤茶,可爱的瓦猫化身茶宠,特质的檀木香袅袅升起,古琴幽幽,伴随着烤茶特有的香味,氛围感直接拉满。宾客落座,品烤茶,食月饼,瓦猫的历史文化在苏龙祥的口中娓娓道来,与此同时苏老师还在现场为四方宾客展示了瓦猫的制作技艺,出于对瓦猫的热爱,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了这一美好瞬间。
此次活动完美收官,是瓦猫北京行的终点,也是瓦猫文化传播的起点。谈及未来的规划时,六然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非遗瑞兽家族中的一员,希望瓦猫以独特的故事性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喜爱者,在世界文化IP中也能具有其独特的品牌识别度。接下来不仅以艺术展览的形式,还会拓展多种形式来讲好瓦猫的故事,推广瓦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