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二环内有一个大棚市场“牧电巷便民市场”:简而不陋。该市场位于青羊区牧电巷36号送仙桥社区,与当地居民共情共生了10多年,由成都汇民公司经营管理。
从凌晨4、5点起,每天的这个时候,市场的商家们就会准时将车上鲜嫩嫩的蔬菜搬到摊位。到了6:30,他们就已经铆起袖子准备开卖。一年365天,风雨无阻,一步一步,坚守过来。
“哎呀,这个四季豆好安逸哦,我买二斤”
“要得,捡嘛”
“我还要几棵葱”
“捡捡捡,几棵葱就不说了哈”
“ 来,帮我称下”
“7块7、2块3、1块1,11块1,给我11就是了 ”
“ 那谢谢咯 ”
“ 觉得好就多来哈”
“ 记不到嗦,已经在你家买了好多回了。看哈,扫给你了 ”
“谢谢谢谢”
......
每一天,平凡的故事都这样展开……
记者观察到,牧电巷便民市场还真有不小的群众基础。尽管这条巷子一路都是卖生鲜的,而且附近也有比它规模更大的菜场,但周边居民哪怕要走上几倍远路也要到这个市场来。说每天早上开市时人山人海一点都不为过。尤其是疫情时期,大家争先恐后候着进场,买菜的队伍竟排到了巷子的两头两尾。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成都汇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郑经理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市场的经营户基本上都是行家里手。他们在成都早些年有的做蔬菜批发,有的做鲜肉连锁,买贵的没有,买到孬的更没有。哪些蔬菜这两天是最新鲜应季的,哪些是这段时间买最划算的,哪些是质量最安全可靠的…他们心里都了如指掌。每天,他们都会拿几十个品种的新鲜蔬菜。每样蔬菜他们买回来什么样,卖出去就是什么样,并且力求卖出去的都是最新鲜的,价格便宜公道。正是市场上每一位商家的坚持,才让这个市场有非常多的老顾客,曾一度成为成都的“网红市场”。
郑经理说:虽然是个大棚市场,按理说在青羊区二环内早就应该不存在,但生态就是生态。当地一度想把市场改建成社区商业综合体,大家都不赞成。所以,自汇民公司管理这个市场以来,除了在现有基础上升级市场硬件和投入资金更换棚顶维修整改外,还花大力气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摊贩摊位,为经营户排忧解难,调研居民意见,邀请社区群众讨论等……在关系里构建起充分信任,在经营上实现邻里互惠,使我们的市场犹如催化剂,催化了人与人温暖和谐的连接。
郑经理最后动情地说:在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以前,我一度认为凌晨4、5点钟出现在九龙、荷花池的是这个城市起得最早的人了,不曾想我们的商家才是起得最早的。每天凌晨2、3点,当大部分人刚入梦乡,我们的商家就已经出门拿货。大家都是去批发市场拿的货,去晚了好的都被挑走了。为了拿到更好的蔬菜,很多商家每天晚上只能睡2、3个小时。因为做的是小本生意,还要供孩子读书老人生活,真的不容易。非常感谢公司领导,这么多年不断投入资金维护市场形象和安全整改,还一直在为我们的经营户创收减负。
“万家灯火的灯芯是菜市场,汇民人要做燃灯者”!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成都汇民公司创立的第一个十周年。十年不长,也不短,在宏大的叙事逻辑面前,农贸市场创业这条赛道似乎“笨拙且慢”。“活下来的是生态,不是生意”,汇民董事长坚定认为:生意会被消灭,而生态不会。
毛不易在《烟火成都》里唱道:平凡的烟火人间,是你的付出撑起了我们的天空:
牧电巷便民市场,加油!
汇民人,加油!
2024,祝更好!